东北全面振兴:深化改革开放是关键
AI导读: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东北全面振兴需靠改革开放。东北地区作为重要工农业基地,近年来通过改革开放解决了一批长期积累的矛盾问题,经济形势企稳向好。文章探讨了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思路、新举措,以及如何将地区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赴辽宁,深入基层看望并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期间他着重强调,东北的全面振兴,其根本动力源自于改革开放。2月8日上午,在认真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的工作汇报后,总书记再次重申,对于东北的全面振兴而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不可或缺的工农业基地,孕育了一批关乎国民经济命脉及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其全面振兴,不仅关乎东北民众的福祉,更与国家的强盛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紧密相连。近年来,东北地区紧紧把握改革开放的契机,克服重重困难,解决了一系列长期悬而未决的矛盾问题,取得了一系列鼓舞人心的重大成就,经济形势逐渐企稳,展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
改革开放被誉为东北全面振兴的总开关、加速器与活力源泉。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承载着新的使命与任务,需要我们以新思路、新举措持续推动改革深化,扩大高水平开放。
针对“如何改”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的方向。他强调,“要针对制约新发展格局构建、高质量发展推动的瓶颈问题以及民生领域的难点痛点,设定改革议题、制定改革方案,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在建设法治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我们需要加大力度,持续推进。
聚焦东北全面振兴面临的挑战,首要任务是理顺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服务意识,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一个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让国有企业敢于担当、民营企业敢于创新、外资企业敢于投资。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普遍较为传统且历史悠久,遗留问题较多,成为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当前,东北地区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面临诸多硬骨头。例如,探索创新央地合作模式,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聚,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等。同时,民营经济薄弱也是制约东北振兴的一大短板。我们应鼓励民营经济积极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拓宽投资领域,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实施更多普惠性政策,从而激发多种所有制企业的活力,构建生机勃勃的“雨林式生态”。
东北地区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坚实,且拥有独特的沿边沿海区位优势。如何将这些地区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扩大高水平开放无疑是关键所在。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窗口,应紧抓共建“一带一路”的宝贵机遇,畅通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国家开放合作的陆海大通道,构建统一的市场体系,以边境口岸为重要平台,打造国内市场的东北延伸带,实现对外开放与区内发展的深度融合与贯通,打造多样化的开放高地,勇于尝试更多具有首创性的开放举措。东北地区改革开放潜力巨大,东北的全面振兴未来可期。
![](http://example.com/image.jpg)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点击此处查看更多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