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职称评审‘直通车’:激发创新活力,助力高质量发展
AI导读:
2024年,多地开启职称评审‘直通车’,为民企人才提供灵活的职称评审机制,注重实际效益,激发技术人员创新活力,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职称评审的舞台上,民营企业技术人才往往因缺乏论文、项目和奖项而面临重重困境,这不仅削弱了他们的创新积极性,还加剧了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进而阻碍了企业的稳健发展。然而,这一现状正在迎来转机。2024年,辽宁省率先开启职称评审‘直通车’,为1500多名民企人才成功评定职称。这一创新举措迅速在湖北、上海、山东、安徽等地推广,越来越多的民企人才得以搭上职称评审的‘快车’,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人才动力。
职称评审‘直通车’的核心亮点在于其注重实际效益,将人才对企业的贡献作为评审的关键依据。各地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有的地区不再对论文、科研项目和继续教育设置硬性门槛,而是创新性地引入更贴近岗位实践的差异化评价指标,如专利成果、研究课题、设计方案、技术突破、行业工法、成果转化等均可纳入评审范畴。同时,部分地区实行‘一步到位’政策,允许未取得过职称的技术人员依据学历和年限直接参与相应层级的职称评审。此外,针对民营企业中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及优秀青年人才,多地还开设了‘绿色通道’,助力企业广纳贤才。
职称评审‘直通车’不仅在评审标准上实现了从‘一把尺子衡量’到‘分类多元评价’的转变,还建立了灵活的评审机制。在不少地区,职称评审‘直通车’直接开进了工厂、车间和生产一线,实现了随时申报、单独评价、一年多评的高效模式,有效解决了民企技术人员参评积极性不高、申报材料繁杂、评审周期长等难题。
企业职称评审的这一变革,深刻反映了当前人才评价与服务理念的革新。传统的职称评审体系指标相对单一、流程固化,对于长期坚守在生产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而言,其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往往难以得到全面客观的认可。因此,打破职称评审的简单化、一刀切模式,优化人才评价机制,不仅能够激发技术人员的创新热情和工作动力,更是解决企业留人用人难题、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在于人才。谁掌握了大量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因此,畅通民营企业引才聚才的渠道,充分释放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完善民营企业职称评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向企业延伸,构建健全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针对不同行业、领域和工作性质的技术人才,实施多元化的评审方式,充分发挥人才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
二是与产业深度融合,发挥职称评审‘直通车’的催化作用。聚焦本地特色,围绕重点领域和优势产业,精准把握企业用人需求,充分利用人才评价政策,吸纳行业顶尖、技术精湛、企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扩大民营企业的人才供给,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三是与人才紧密对接,加强职称评审的长效服务。人社部门应进一步简化申报程序,提高评审效率,从而提升人才评价和服务质量,助力更多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