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报告发布
AI导读:
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报告发布,投诉量前五位为家用电子电器类、日用商品类、服装鞋帽类、食品类、交通工具类。投诉热点涉及多行业、多场景,反映出部分经营者在商品质量、营销和服务等方面存在问题。
新京报讯(记者张洁)2024年2月8日,新京报记者从中国消费者协会(中消协)官方网站获悉,中消协发布了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家用电子电器类、日用商品类、服装鞋帽类、食品类以及交通工具类商品的投诉量位居前五。与2023年相比,服装鞋帽类、食品类和家用电子电器类的投诉量占比有所增长,而日用商品类和交通工具类的投诉量占比则有所下降。
据统计,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共接收到消费者投诉1761886件,同比增长32.62%。其中,成功解决的投诉案件为1211284件,投诉解决率高达68.75%,为消费者挽回直接经济损失共计12.8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因经营者存在欺诈行为而得到加倍赔偿的投诉案件有16173件,涉及加倍赔偿金额达152万元。此外,全年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共计70万人次。
在各类商品投诉中,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量最高,达到213779件,占总投诉量的12.13%,比重较上年上升0.23%。相比之下,房屋及建材类投诉量为25877件,占比1.47%,比重下降了0.89%,位列第七。在具体商品投诉排名中,食品、服装、通讯类产品、鞋以及日用杂品位居前五。与2023年相比,通讯类产品、服装、食品、鞋以及家具的投诉量均有所上升,而汽车及零部件的投诉量则明显下降,特别是家具投诉量同比增长了20.95%,达到33822件。
2024年的消费者投诉热点覆盖了多个行业和场景,从商家执行国家补贴政策的不规范操作,到金融消费的隐性收费,再到预付式消费纠纷以及电信服务乱象等,这些问题凸显了部分经营者在商品质量、营销策略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这些不规范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暴露出市场监管体系的某些短板。
中消协指出,随着国家补贴政策的实施,消费市场活跃度提升,但部分商家和平台的营销行为亟需规范。例如,一些商家在享受国家补贴前抬高价格,再利用补贴优惠吸引消费者,导致消费者质疑补贴是否被商家或平台截留。此外,部分国补商品在购买后不享受价格保护,消费者发现价格大幅下降后要求补差价,却常被商家以“国补商品不参与价保”为由拒绝。更有商家因自身原因,如未按承诺时间发货或以库存不足为由强制取消订单,导致消费者失去国补资格。
此外,投诉热点问题还包括“车辆统筹保险”投诉激增,导致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羽绒服产品虚假宣传频发,消费者权益频繁受到侵害;“先享后付”消费模式存在诸多隐患,消费者需警惕隐藏的“陷阱”;金融消费领域乱象频发,违规荐股与隐性收费问题尤为突出;笔记本电脑投诉量居高不下,质量与售后服务问题相对集中;电信服务投诉持续高位运行,消费者权益屡遭侵害;预付式消费纠纷频发,消费者面临多重风险。
![](http://example.com/image.jpg)
(文章来源:新京报)
原文链接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