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新规实施:脱氢乙酸钠正式禁用
AI导读:
自2月8日起,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在面包、糕点等食品中将正式被禁用,腌渍蔬菜中的使用量也大幅下调。新规实施后,大多数在售产品已调整配方,但仍有部分商超中的产品含有脱氢乙酸钠。新规旨在保障消费者健康,降低潜在风险。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去年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自2月8日起,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在面包、糕点、烘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等食品中将正式被禁用,而在腌渍蔬菜中的最大使用量也从1.0g/kg大幅下调至0.3g/kg。这一新规的实施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再次迈出了重要一步。
为了了解新规实施后的市场情况,上游新闻记者走访了多家超市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在售产品的配料表中已不再含有脱氢乙酸钠,取而代之的是山梨酸钾或天然防腐剂。然而,仍有部分商超中的产品在售,其配料表中仍含有脱氢乙酸钠。
以一款全麦软欧包为例,尽管产品类型为软式面包,且产品标准号为GB/T 20981,生产日期为去年11月,但脱氢乙酸钠仍出现在其配料表中。这一发现表明,部分食品企业尚未完全适应新规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去年10月21日,桃李面包就已公开发布声明称,自今年2月起,企业将开始调整配方,取消产品中的脱氢乙酸钠。同时,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盐津铺子、达利园、盼盼等品牌也曾公开表示,产品正在更替中。其中,三只松鼠的部分产品已提前完成调整,并表示会在新标实施日期前全部调整完成。盐津铺子及旗下品牌的烘焙产品也已全线去除脱氢乙酸钠。
那么,新规为何会调整脱氢乙酸钠的使用范围和用量呢?作为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脱氢乙酸钠具有广谱性防腐作用,能有效抑制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生长,从而避免食品发生霉变。然而,长期摄入脱氢乙酸钠可能对肝脏、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潜在风险。随着近年来烘焙食品消费量的显著增加,相关部门决定对脱氢乙酸钠的使用进行调整,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市场上部分产品配料中仍含有脱氢乙酸钠,这主要是因为新标准设置了过渡期。在过渡期内生产的产品仍可销售,直至其保质期结束。因此,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仍需注意查看产品的生产日期和配料表,以确保所购买的食品符合新规要求。
此外,此次落地的新国标还对阿斯巴甜、安赛蜜与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乙酰磺胺酸等在相同食品类别中的共同使用量进行了总量要求;完善了饮料类别中液体饮料与相应的固体饮料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对应关系;并对二氧化硫、卡拉胶、瓜尔胶、脱氢乙酸及其钠盐等的使用规定进行了修订。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