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00亿地方债发行在即,央行多项措施应对流动性影响
AI导读:
本周将有9400亿地方债发行,市场担忧流动性影响。央行通过9000亿MLF操作、买断式逆回购和国债净买入等措施应对,市场预计降准政策即将到来。
最新数据显示,本周将有高达9400亿的地方债发行,这一规模创下了历史新高,市场对此密切关注,担忧其对流动性的潜在影响,并期待央行的应对措施。
11月25日上午,央行发布公告,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于当日开展了9000亿元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为1年,最高投标利率2.30%,最低投标利率1.90%,中标利率为2.00%。鉴于11月MLF到期规模为1.45万亿,此次操作实际上为缩量5500亿的续做。
据界面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在MLF缩量的同时,央行可能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和国债净买入来投放中长期流动性,以稳定市场流动性波动。然而,这两种操作的具体规模将在月底才对外披露。其中,买断式逆回购能够释放中期流动性,不仅与地方债发行-使用的期限相匹配,还能在必要时及时回笼流动性,且成本相较于MLF更低。
市场普遍认为,随着置换债发行量的增加,央行此前预告的降准政策或将很快实施。此次缩量续做后,MLF余额已降至6.2万亿,较峰值时减少了1万亿。未来在淡化MLF政策利率的背景下,MLF余额可能还会继续下降。
买断式逆回购等投放流动性的新举措
新一轮地方债置换已经拉开帷幕。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于11月8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透露,将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以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新增债务限额将全部安排为专项债务限额,一次性报批,分三年实施。
据此计算,今年发行的置换再融资专项债规模将达到2万亿。上周已有部分地区启动了发行工作,发行规模超过2000亿元。本周发行量大幅增加至8600多亿,加上其他类型的地方债,本周地方债总发行规模超过9400亿,创历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置换再融资专项债的期限大多超过10年。有沪上银行利率债交易员表示,这些长期限的地方债与银行的负债期限不匹配,给银行带来了较大的期限错配压力。
地方债的发行意味着流动性将从市场回流至国库,这可能导致市场流动性趋紧。因此,市场高度关注央行的应对措施。在7天逆回购被确认为政策利率后,MLF操作的推迟至每月下旬,成为了市场观测流动性的重要窗口。
11月25日上午,央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于当日开展了9000亿MLF操作,期限为1年。数据显示,11月MLF到期规模为1.45万亿,因此此次操作为缩量5500亿的续做。
记者了解到,央行可能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和国债净买入来投放中长期流动性,以稳定市场流动性波动。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考虑到央行已在10月首次开展了5000亿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相当于提前释放了一定规模的中期流动性,未来央行还将持续开展买断式逆回购以替换MLF。因此,尽管本月MLF操作缩量,但并不意味着央行在缩减中期市场流动性的投放。
10月28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合理充裕,进一步丰富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决定从即日起启用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10月31日,央行再次公告称,10月开展了5000亿元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6个月。11月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规模预计将在本月底公布。
实际上,地方债的密集发行会回笼市场流动性,但这些流动性会在之后的财政支出中重新回归银行体系。然而,从发行到财政支出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时滞,时滞的长短不一。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钟林楠指出,现有的流动性管理工具中,7天逆回购在期限上可能无法完全匹配地方债的发行需求,同时也会面临存续规模不断扩张的问题;而1年期的MLF成本偏高且期限过长;降准则是一次性释放大量资金,不易回收。相比之下,买断式逆回购能够释放中期流动性,既能匹配期限又能降低成本,还能及时回笼流动性。
此外,央行还可能通过国债净买入来投放流动性。今年8月央行首次开展了国债买卖操作,8月至10月的净买入规模分别为1000亿、2000亿和2000亿。
国债净买入投放的长期流动性可以用于置换到期的MLF。例如,今年8月央行全月净买入国债债券面值为1000亿元,意味着央行向市场净投放了1000亿元的流动性。而当月MLF净回笼了1010亿元。上述操作表明央行通过国债净买入投放的流动性和MLF净回笼的规模大体相当,中长期流动性保持了平稳。与买断式逆回购一样,国债净买入的情况也将在月底公布。
降准政策或将到来
今年7月,央行发布公告称,从即日起将公开市场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操作调整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而MLF则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的方式。
11月一年期MLF的招标利率情况为:最高投标利率2.30%,最低投标利率1.90%,中标利率为2.00%,与上月持平。这主要是因为作为政策利率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并未进行调整。
王青表示,在淡化政策利率色彩后,MLF操作利率将“随行就市”,跟随市场利率的波动而波动。近期政策利率、LPR报价等市场基准利率以及MLF操作利率保持稳定的主要原因是,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后,10月宏观经济景气度上行、楼市显著回暖、主要经济指标普遍改善,当前已进入政策效果观察期。
按照财政部的安排,12月还将有万亿再融资置换专项债发行,市场供给压力较大。因此,市场预计央行预告的降准政策即将到来。
王青认为,后期央行将继续通过降准、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开展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以及适量续作MLF等方式,适时向市场注入中长期流动性,以配合地方债的顺利发行。其中,年底前再度降准0.5个百分点的可能性很大。
民生固收的研报指出,长期限地方置换债的集中供给可能会加大长债和超长债的调整压力。在支持性的货币政策基调下,预计央行将配合运用买断式逆回购、MLF投放和国债买入等货币工具来呵护市场流动性,且年内降准仍有可能。考虑到11月下旬和12月上中旬将迎来地方置换债的供给高峰,这可能是央行降准的较为适宜的时间窗口。
“四季度降准”政策央行此前已有预告。央行行长潘功胜于9月24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预计年底前将视市场流动性情况择机进一步降准0.25-0.5个百分点。
在此次缩量续做后,MLF余额已降至6.2万亿。后期随着买断式逆回购和国债净买入置换MLF的推进,MLF余额还将进一步下降。
MLF创设于2014年,自2019年LPR改革后,LPR与MLF利率挂钩。通过LPR报价等一系列改革措施,MLF不仅影响了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的利率水平,还影响了存贷款利率水平,成为了最重要的政策利率之一。然而,自今年6月央行明确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作为政策利率后,MLF的余额逐步下降。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