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农信社改革加速,六家新银行呼之欲出
AI导读:
2025年初,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工作报告》陆续公布,农信社改革与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成为地方金融工作重点,六家新银行有望在年内落地。多地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农信社改革规划,贵州、河南等地新银行组建工作正在加速推进。
2025年初,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发布了《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农村信用社(简称“农信社”)改革与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成为地方金融工作的核心内容,预示着六家新银行的诞生已近在咫尺。
2月5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在其《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推动农信社改革措施落地,组建贵州农商联合银行,并强化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防范与化解机制。
《华夏时报》记者观察到,多地《政府工作报告》均纳入了农信社改革规划,贵州、河南、江西、江苏、新疆、内蒙古六地的新银行有望在2025年正式成立。
为何各地对农信社改革反响热烈?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中频繁提及的“化解金融风险”与农信社有何紧密联系?
一位农商行业内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农信系统作为农村地区的金融支柱,其健康状态直接关乎地方金融的稳定。然而,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评级显示,农信系统高风险机构数量众多,且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向记者强调:“农村信用社改革是中小银行化解风险的关键所在。”
改革提速,“一省一策”加速落地
回溯至2022年4月,浙江农商联合银行的正式挂牌,标志着全国农信社改革的先河被成功开辟。
自此,农信社改革步入“快车道”。2023年,辽宁、河南、山西三省率先完成了省联社改革,辽宁农商银行、河南农商联合银行、山西农商联合银行相继获批成立。2024年,四川、广西、海南三省(自治区)紧随其后,四川农商联合银行、广西农商联合银行、海南农商银行也相继揭牌运营。
除上述七省(自治区)外,记者注意到,另有五省(自治区)在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及了农信社改革的最新进展。
其中,贵州致力于“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落地,组建贵州农商联合银行”,并“完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防范与化解机制”;河南则计划“加速金融改革进程,完成河南农商银行的组建”,并“优化中小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与治理架构”;江西力求“实现江西农商联合银行的挂牌运营”,同时“稳妥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严防新增高风险银行机构”;新疆亦表示将“积极推进新疆农商银行的筹建工作”。
江苏方面,江苏农商联合银行的筹建工作已获得批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去年12月正式批复同意筹建,并要求在六个月内完成筹建。
此外,筹备已久的内蒙古农商银行也有望于2025年正式揭牌。2024年12月,上市公司蒙草生态发布公告称,内蒙古农商银行预计将于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设立登记。
纵观各省(自治区)的组建情况,辽宁、海南、河南、内蒙古四地选择了省级农商银行的组建模式,其余省份则倾向于省级农商联合银行的组建模式。
董希淼指出:“在这一轮改革实践中,省联社改制模式主要分为省级农商联合银行和省级农商银行两种,当前以省级农商联合银行为主。”
那么,这两种模式有何异同?
一位银行从业人员向记者解释,省级农商联合银行通常采用“两级法人”或“多级法人”架构,而省级农商银行则通常为统一法人。
“省级农商联合银行作为省级层面的独立法人,其下辖市、县级银行各自为独立法人。省级农商联合银行通过‘上参下’等方式持股并实施管控。”该从业人员进一步说明。
治理重塑,中小银行使命再定位
农信社改革如何助力中小银行化解风险?
以2024年正式挂牌运营的四川农商联合银行为例,该行以四川省农信联社为基础进行改制,不仅大幅增强了资本实力,还进一步完善了治理结构。
工商信息显示,改制后的四川农商联合银行注册资本由3000万元激增至220亿元,原股东中的四川地方农信社、农商行已全部退出,取而代之的是来自省级及21个市(州)的34家国有企业,包括四川金融控股集团、成都城建投资管理集团、四川省投资集团等。该行在改制过程中采用了“上参下”模式。
据该行官网显示,四川农商联合银行已成为四川省“业务规模最大、网点覆盖面最广、员工数量最多、服务对象最广泛”的银行系统。其网点数量占全省银行业的35%,常年服务的个人客户占全省人口总数的72%,服务的公司客户占全省银行业的61%。
该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艾毓斌在四川农商联合银行2024年度总结会上指出,全省农商银行在当年实现了全面风险管理水平的显著提升,各类风险的可控性明显增强,现代化治理效能与专业化运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李伟公开发文表示:“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血脉,而农信社系统则是农村金融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呼吁继续深化农信社改革,以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新时代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信社的作用不仅未减弱,反而更加重要。”
董希淼认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挑战重重。”他建议,各地应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兼顾发展与风险防范的双重目标,积极探索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的新机制与新模式。
董希淼强调:“地方党委、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应避免‘一刀切’的简单思维,在组建省级农商银行之前应进行充分的论证,并广泛听取农信机构的意见,以免带来新的风险隐患。”
![](http://example.com/image1.jpg)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