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利转化运用成效显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大增
AI导读:
2024年广东加快实施专利转化运用行动方案,完善政策体系,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盘活成效显著,质押融资额同比增长50%,为企业融资提供新途径。
记者于2025年2月6日自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处获悉,2024年度,广东省在专利转化运用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加速实施专利转化运用行动方案,并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与工作机制,广东省在供需对接、项目路演及质押融资等方面均取得了亮眼成绩,为知识产权的高效运用树立了典范。
在过去的一年里,广东省市场监管、教育、科技及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紧密合作,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高校与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及推广转化的通知。这一举措迅速得到了响应,目前,全省已有171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完成了9.92万件专利的盘点工作,其中发明专利占比高达66.53%,即6.58万件。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已有8.05万件专利被登记进入转化资源库,发明专利占比更是达到了70%,即5.60万件。
在高效完成高校与科研机构专利盘点的基础上,广东省还积极组织并动员了超过3万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等市场主体,通过登录综合服务平台,精准选择关注的技术领域,并提出技术改进需求及产学研合作意愿。此举不仅提升了专利市场评价的精准度与专业性,更为专利的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广东省内一批高校院所的专利转化典型案例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认可并被广泛推广。例如,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加速高校专利转化”项目被评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典型案例;广州实验室的“科研项目全过程知识产权管理,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深圳高智量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的“推动成立深港跨境知识产权运营联盟”等项目均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文,要求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复制推广。
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面,广东省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果,成功实现了“知产”向“资产”的转化。据统计,2024年全省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额高达3453.97亿元,同比增长50%,质押登记笔数超过6000笔,惠及企业数量超过5000家。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广东省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领域的强劲实力,也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途径和选择。
针对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广东省近年来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多元化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运作模式。目前,全省已实现21个地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全覆盖,风险补偿基金规模约58亿元,可承担风险约580亿元。此外,已有近220家银行及超过1.5万家企业加入风险补偿基金池。广东省的这一创新风险补偿基金运作模式也被评为第二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典型案例,并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认可与推广。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