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苏州被确立为国家物流枢纽,包括港口型和生产服务型,此次布局优化调整将提升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苏州港成为全国首个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千万标箱的内河港,苏州将继续优化物流网络,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发布了《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方案》,其中苏州被明确为港口型及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这一消息标志着苏州在全国物流网络中的重要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国家物流枢纽作为物流资源配置与活动组织的核心节点,对于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此次布局优化调整,旨在提升国家物流枢纽网络的均衡性,完善由‘通道+枢纽+网络’构成的现代物流体系。通过更好地衔接国家物流大通道、综合运输通道及关键物流节点,如铁路物流基地和内河港口,将显著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此外,该调整方案还旨在覆盖或辐射国内生产总值4000亿元以上的城市,为区域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支撑。

回顾历史,早在2018年,苏州便已被列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并拥有了数量位居全省之首的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及重点物流基地。去年年底,苏州港更是创造了历史,成为全国首个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千万标箱的内河港,连续15年稳居长江内河港之首。

去年10月,苏州再次脱颖而出,被选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该枢纽以苏州港航集团为建设运营主体,地理位置优越,紧邻京沪铁路、京沪高速和京杭运河,总面积达6.14平方公里。枢纽分为东区和西区两大板块:东区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依托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苏州工业园区现代物流园,占地约3.22平方公里;西区则跨越姑苏区与苏州高新区,涵盖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苏州高新区综保区东区保税物流园、传化公路港等三大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占地约2.92平方公里。

展望未来,国家发改委将积极引导各地高质量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并协调相关部门在自然要素保障、投融资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以提升枢纽的综合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为全社会物流成本的降低和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提供有力支撑。苏州也将继续致力于物流网络的优化,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和更加良好的环境,为经济回升向好注入更多活力。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