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成都市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划之际,2025年将重点推进八大任务,包括园区优化、扩大有效投资、科技创新等,旨在打造高质量发展主战场,提升经济稳定增长。

 “全力冲刺,力保经济开门红、双过半、超时序、收好官,确保成都市2025年全年经济满堂彩。”尽管2025年春节已至,但成都市的发展步伐依旧坚定而奋进。1月22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简称“发改工作会议”)上获悉,在“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十五五”规划精心谋划的关键节点,成都市发展改革系统于2025年将重点推进八大任务,旨在为全市经济大盘注入更强动力。

 “园区”作为关键词之首,承载着成都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自去年10月成都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以来,成都市明确了以产业为核心、园区为重点、实效为目标的战略思路,构建了“3+22+N”的园区体系,并启动了“立园满园”行动,加速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据发改工作会议透露,2025年,成都市将继续围绕“立园满园”实施五大重点攻坚任务,包括园区优化、产业集群升级、科技创新转化、扩权赋能以及营商环境优化,旨在将园区打造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和主引擎。

 “投资”则是成都市经济发展的另一大关键词。在去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上,成都市已将“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列为2025年的首要重点任务。新年伊始,成都市便在大湾区开启了新年首站投资促进系列活动,以5天16场的系列活动拉开了2025年投资促进的序幕。发改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围绕扩大内需战略,推动有效投资稳增长,抢抓“两重”“两新”“三大工程”、战略腹地、“十五五”规划等机遇,高质量谋划储备项目,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全力扩大产业投资规模,深挖基础设施投资潜力,突出抓好民生工程投资,提振民间投资信心,以标志性项目和有效投资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营商环境”与“民营经济”同样成为发改工作会议上的高频词汇。去年11月,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成都市现代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正式揭牌,作为推动民营经济和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门机构,该中心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成都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新中心将扮演“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员和协调员,推动产业发展的参谋部和助推器”的角色。2025年,成都市将致力于打造“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新品牌,建设民营经济发展“企需我应”综合服务平台,并深化市场规则、要素市场、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改革,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注入更强动力。

 此外,成都市发改系统还将围绕履行国家战略使命、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构筑国际门户枢纽、塑造城乡融合典范以及保障城市持续发展等五个方面,聚力推动区域协调、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城乡经济以及民生安全等任务。为确保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成都市发改系统内部正研究建立“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经济运行监测调度机制,增强各级各部门对经济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和敏锐性,及早发现并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超前务实开展。

 面对困难与挑战,成都市同样看到了更大的机遇与优势。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在成都叠加成势,加之去年国务院批复的《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赋予成都建设“三中心一基地”的核心功能定位,成都市在全国发展版图的战略位势显著提升。因此,发改工作会议特别强调,成都市要抢抓重大战略布局、重大政策赋能、重大规划窗口“三大机遇”,全力以赴为全市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图片及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