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召开“新春第一会”,力促经济高质量发展
AI导读:
多地在新春首个工作日召开“新春第一会”,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共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强调确保一季度经济“开门红”,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网财经2月8日讯 人勤春来早,各地奋进正当时。在蛇年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浙江、安徽、河北、广东、辽宁、湖北、江苏等多个省份纷纷召开“新春第一会”,旨在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共同吹响新一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全力冲刺,确保一季度经济“开门红”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的关键之年。开年之际,各地纷纷提出要实现经济首季“开门红”,这对于提振信心、激发动力具有重大意义。多地在“新春第一会”上明确提出,要确保实现一季度经济“开门红”。
浙江省委书记王浩强调,今年要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定扛起经济大省的责任担当,抓好七个方面重点工作,并指出“实现全年目标,一季度开局首战至关重要”。他要求各地各部门必须对照目标任务,抢时间、抓进度、快推进,确保实现开门红、开门好。
同样,北京市在2月5日召开的2025年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上,北京市委书记尹力也表示,要积极作为、善作善成,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一季度“开门红”,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确保“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
安徽省则提出,要统筹抓好一季度各项工作,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以更大力度稳外资稳外贸,持续激发消费需求,加力落实各项政策,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以安徽的“开门稳”和“开门红”为全国大局作贡献。
河北省也表示,要加紧推进项目建设,精准发力提振消费,扎实做好春耕备播、安全稳定等工作,确保一季度“开门红”。
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在接受中国网财经采访时指出,各地在春节后首个开工日密集召开“新春第一会”,并提出要确保经济“开门红”,这充分彰显了各地对经济工作的重视。
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面对宏观经济的下行压力和美国的科技封锁,必须继续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大省之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产业发展作为今年“新春第一会”的重点,并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表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重要内容、强大支撑,广东肩负着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
浙江省也表示,要在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取得新突破,重点做好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改革发展、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等工作。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则指出,要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
盘和林认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首要在于创新。以创新为传统产业赋能,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其次在于企业,企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导力量。最后在于环境优化,要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优化营商环境是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今年,有不少地方“新春第一会”的焦点就放在了优化营商环境上。
河北省、辽宁省等地纷纷召开优化营商环境相关会议,强调要锲而不舍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更有利条件、更广阔空间。上海市也于5日上午召开2025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并发布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会上指出,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他要求把优化政策服务作为重要工作切实抓好,进一步提高整体性、清晰性、便利性。
具体举措方面,上海发布的行动方案提出了5个方面58条任务举措,包括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优化涉企监管检查等。河北省则提到要巩固拓展招标投标“双盲”评审改革,扩大远程异地评标项目范围等。辽宁省也表示要坚持把公平公正、高效服务作为改善营商环境的基础条件。
这些举措的实施,将有力推动各地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作者:张紫祎;图片及链接保留原文格式,不做改动)
(文章来源:中国网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