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旨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强化供应链金融规范,防控相关业务风险。

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旨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并强化供应链金融规范,以防控相关业务风险。

2024年2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以及市场监管总局携手推出该《通知(征求意见稿)》,通过一系列措施,力图直击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推动供应链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曾圣钧指出,该《通知(征求意见稿)》直击行业痛点,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他强调,六部门联合发布的规范措施,不仅加强了对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的金融支持,还特别聚焦了账款及时支付等中小企业权益保障问题。

具体而言,《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多项关键措施。首先,要求供应链核心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保障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并合理共担供应链融资成本,严禁利用优势地位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或不当增加中小企业应收账款,也不得要求中小企业接受不合理的付款期限或非现金支付方式变相延长付款期限。

据统计,2023年我国供应链金融行业规模已达41.3万亿元,同比增长11.9%,近五年来年均复合增长率更是高达20.88%。然而,尽管规模庞大,中小微企业自身的融资难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此次《通知(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正是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推动供应链金融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此外,《通知(征求意见稿)》还就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业务进行了规范,要求开立和转让应收账款电子凭证应具备真实贸易背景,并强化了对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的监管。同时,为防范贷款管理“空心化”,《通知》还规范了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管理,要求商业银行切实履行贷款管理主体责任。

曾圣钧进一步分析指出,此次规范措施主要包括强化供应链核心企业账款支付规范、提升应收账款融资质效、规范相关主体对企业的收费行为等方面。同时,在贸易背景真实性管理、应收账款管理以及清结算业务资金安全上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为确保政策有效落地,《通知(征求意见稿)》还提出了构建多层次业务监测及管理框架的建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将依照通知及法定职责实施监督管理,并加强与其他多部门的政策协同和信息共享,共同推动供应链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天津三中院公众号公布的一批供应链金融典型案例也揭示了供应链金融领域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某化工公司与某物资公司签订虚假基础交易合同并依托该合同向银行申请保理融资的案例警示我们,供应链金融领域仍需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

综上所述,《通知(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对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地和实施,相信供应链金融行业将迎来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图片及链接信息保留原文不变)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