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存单市场供需双弱,收益率上行与国债倒挂加深
AI导读:
节前最后一周,国债市场呈现供需双弱局面,存单收益率上行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倒挂程度加深。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尽管2月置换债发行前置对流动性构成约束,但存单配置性价比仍相对较大。需关注央行对冲选择对流动性的影响。
财联社2月7日电 节前最后一周,国债市场呈现出新的动态。国股行1年期存单收益率徘徊在1.75%左右,资金面的相对紧张导致存单市场陷入“供需双弱”的局面。特别是供给端显得更加疲软,这一趋势推动存单利率持续攀升,进一步加剧了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倒挂现象。多位行业专家指出,尽管2月份置换债的提前发行对市场流动性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但从当前的性价比角度来看,存单配置仍然具有较高的吸引力。
图示显示,存单与国债收益率的倒挂现象正在加深。
从节前最后一周的数据来看,供给端的存单发行规模显著缩减至3963.4亿元,净融资额为-2078.9亿元,环比大幅收窄4500亿元,这是导致节前存单收益率反弹的关键因素。华创固收团队的统计显示,供给的大幅萎缩主要由国股行存单发行的收缩引起,其中,国有行和股份行的发行占比均有所下降,且1年期存单的发行意愿尤为偏弱。
在需求端,年前理财赎回的小热潮导致货币基金和理财产品双双出现净卖出,大行通过“提价换量”的意愿有限,这也造成了存单内部期限利差出现倒挂。从节前存单收盘数据来看,6个月期存单品种的上行幅度最大,达到18个基点,并于1月24日触及近期高点1.9235%,与1年期存单倒挂程度飙升至16个基点。3个月期存单收益率在节前疯狂上涨后,与1年期存单的倒挂利差最高也达到26个基点。
浙商固收分析师覃汉指出,节前央行及大行的流动性操作表明,央行可能采取“滴灌式”公开市场操作(OMO),而大行体系的净融出已降至历史较低水平,这可能意味着“稳汇率”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然而,覃汉也认为,考虑到央行对流动性仍有一定的呵护态度,春节后流动性的边际转松可能会带来债券市场的短期修复,但“大水漫灌”的情况不太可能出现。在当前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再次下行至1.6%以下的情况下,进一步做多的空间有限。若2月份未能实施降准,存单供给端可能会受到一定扰动,预计2月份1年期存单的核心上下限可能在1.60%/1.80%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据机构测算,2月份政府债券的净融资规模可能在1.8万亿元左右,为历年单月高位水平,流动性缺口可能在7000亿元附近,较2024年同期超出约1.7万亿元。因此,需要密切关注央行对冲选择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考虑到2月份仍面临一定的资金缺口压力,存单收益率已较节前略有下滑,其中1年期国股行存单收益率已跌至1.67%附近,但仍高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近7个基点。
华创固收分析师宋琦表示,自1月以来,存单收益率从1.55%的低位上调至1.70%以上,提价幅度与2021年春节期间的“小钱荒”时期较为接近。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当前存单与10年期国债的倒挂现象依然存在,这使得存单具有较高的配置价值。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