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分析了2024年四季度我国经济超预期回暖的原因,包括抢出口效应和一揽子增量政策的驱动,同时展望了2025年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包括外贸承压、低通胀以及就业市场结构矛盾等。

郭迎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深入分析了我国近期经济形势。

春节期间,我国消费市场呈现火热态势,出行、票房、餐饮娱乐等领域均表现出色,彰显出国内市场的蓬勃活力。回顾2024年,面对内外双重压力,我国经济仍实现了V形复苏,全年GDP达到135万亿元,同比增长5.0%。尤其是四季度,GDP同比增速高达5.4%,环比增长1.6%,为2023年一季度以来最佳表现,显示出显著的边际改善。展望2025年,巩固这一复苏态势的关键在于出口、物价及就业三大因素。

2024年四季度GDP超预期回暖,得益于“抢出口”效应与“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双重驱动。在全球制造业景气度下滑的背景下,我国出口增长超7%,四季度更是达到9.2%,主要得益于我国经济的韧性、台风影响的滞后效应、新一任美国总统上任前的订单抢抓以及春节假期提前等因素。同时,出口通过乘数效应带动了制造业投资和工业增加值的回升。

“一揽子增量政策”也在逐步发力。自2024年9月24日以来,中央推出了以扩大内需为代表的增量政策,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释放了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信号。在生产端,四季度第三产业回暖明显,得益于货币与资本市场增量政策的支撑;同时,设备更新政策也带动了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的提升。在需求端,“两重一新”政策效果显著,固定资产投资、基建投资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有所增长。

然而,2024年四季度经济发展虽取得成绩,但仍面临“量升价跌”的阶段性特征。2025年,我国经济发展将面临外贸承压、低通胀以及就业市场结构矛盾等挑战。外贸方面,随着新一任美国总统上台,国际经贸格局将深度演绎,我国出口同比增速可能出现下降;物价方面,无论是GDP平减指数还是CPI、PPI,均反映出国内物价水平的下行压力;就业方面,202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超过1200万人,稳定就业成为关键。

因此,2025年“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持续释放将更加考验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政策导向需基于居民消费的提振和房地产市场的复苏而开展,同时,将就业目标作为施策主线,稳定民营企业家的经营预期,有效扩大、拓宽服务业的就业渠道。

(图片及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