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优化营商环境8.0版实施方案助力民企破解“五难”问题
AI导读:
上海发布优化营商环境8.0版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加强政企互动、提高解决企业诉求效率,解决民营企业面临的“五难”问题,包括盈利难、融资难、使用难、回款难、落实难。方案提出建立银企新型合作关系、提升多元化金融服务供给能力等具体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强大动力。
新年伊始,上海推出了优化营商环境8.0版实施方案,该方案在继承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多项旨在强化企业服务的措施。这些措施涵盖政务服务、政策服务、要素保障服务和涉外服务,旨在通过增强政企互动、提高解决企业诉求的效率,从而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打造一个更加亲商惠商的良好营商环境。
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民营企业的发展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为了推动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亟需解决其面临的“五难”问题。通过简化流程、优化服务、创新监管等手段,提高政策的可获得性和覆盖面,确保营商环境改革举措能够切实惠及企业。
民企在现实中主要面临以下“五难”问题:首先是“盈利难”,由于供需失衡和市场“内卷式竞争”的加剧,民企盈利压力增大,产品价格下跌,导致企业采取裁员降薪措施,社会就业压力上升。金融机构在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还需学会融资融智,帮助企业提高盈利能力,实现共同发展。
其次是“融资难”,大量初创型民企难以在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而私募基金更倾向于投资风险较低的头部公司或独角兽项目。此外,金融机构在业务数字化创新能力方面仍有待提升。
再者是“使用难”,目前银行采取的受托支付贷款方式限制了科技型企业使用贷款支付工资,导致信贷服务供给与民企发展需求不匹配,影响企业现金流和员工团队稳定性,加大民企挪用和借贷其他资金的风险。
另外,“回款难”也是中小民企面临的突出问题。长账期和商业承兑汇票的使用导致企业资金链紧张,难以维持正常运营。
最后是“落实难”,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制度性约束力不强、预期成效未达等问题。此外,“以政代法”、矫枉过正等现象也干扰了民企的正常经营活动。
为了加快实施8.0版营商环境方案,针对上述“五难”问题,尤其是融资服务、监管检查、公平竞争、诉求处理、拖欠企业账款等民企反映突出的问题,推出了一系列具象化、突破性的任务事项。这些措施旨在使政策方案更具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切实解决民企在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强大动力。
具体而言,一是要建立共担风险、共创商机、共享价值的银企新型合作关系,从价值链金融视角出发,统筹解决企业负债端与资产端问题,帮助企业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二是提升多元化金融服务供给能力,完善担保增信、再担保服务,优化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提供综合融资方式。同时,鼓励跨所有制企业股权合作,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拓宽股权投资退出机制。
三是构建“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优化对银行向科技型民企发放贷款的监管考核规定,健全授信尽职免责机制。同时,建立跨部门信用违约信息交换机制,持续优化民企信用修复和服务机制。
四是完善拖欠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督和拖欠账款清偿的政策法规体系,确保中小民企能够如期收到销售回款。
五是持续优化民企政策法治环境,打破政策僵硬不变的局面,增加政策柔性。同时,全面排查、清理各类隐性壁垒,确保民企平等获得资源要素。此外,强化部门协同合作,提升检查质效,切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作者为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