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饰加工产业遭遇寒冬:订单骤降,中小企业纷纷离场
AI导读:
金饰加工产业正经历寒冬,受金价上涨与经济因素影响,今年三季度金饰消费大幅下降,中小金饰加工企业因缺乏订单而被迫退出市场,产业面临产能过剩压力,企业纷纷寻求自救与转型,部分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
当前,水贝地区的金饰加工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一位金饰加工企业的生产总监,他感慨道:“能存活下来,相当不容易。”
据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受金价迭创新高与经济因素的双重影响,今年三季度金饰消费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34%,较10年平均水平低36%。截至今年年初,我国金饰需求总量为373吨,同比下降23%。该生产总监表示,若下游订单降幅达到20%,就足以让同行感到羡慕。而今年以来,整个金饰加工行业的订单降幅普遍达到“腰斩”,众多中小金饰加工企业因缺乏订单而被迫退出市场。
以往,金饰加工企业曾一度担忧“招工难”,但如今“员工做四休三”的状况却日益普遍。生产总监坦言,目前企业只能寄希望于明年春节金饰消费能够回暖,下游订单能够触底回升。否则,企业可能会采取优化举措。更有黄金业内人士直言,若2023年、2024年金饰加工产业的关键词分别是“内卷”与“迷茫”,那么明年金饰加工产业的关键词将是“坚熬”。他们认为,金饰加工产业正进入发展新常态,即金饰零售行业的“洗牌”整合,将倒逼金饰供需回归新的常态化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11月11日至11月15日,全球金价跌幅达4%,创下今年以来的最大单周跌幅。然而,生产总监直言,近期金价下跌的幅度对金饰消费需求的恢复只是“杯水车薪”。由于足金饰品零售价在800元/克附近上下波动,民众金饰消费与下游金饰零售企业的补货意愿仍然低迷。截至11月25日12时,伦敦黄金现货价格仍徘徊在2673美元/盎司附近,令金饰消费依然“高处不胜寒”。
回顾过去数年,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曾激发了民众对金饰的消费需求。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金店数量刚刚突破万家大关,但截至2023年底,这一数字已迅速增长至2万家。此外,2020年至2023年期间,我国年均金饰消费需求分别为415.6吨、675吨、571吨和630吨,整体保持增长趋势。然而,从2024年二季度起,市场供需关系骤然逆转,金饰加工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据生产总监介绍,今年一季度,金价快速上涨激发了民众的购金热情,春节假期的金饰消费效应也一度让行业认为今年金饰消费需求仍将维持在高位。然而,从二季度开始,快速上涨的金价令越来越多民众选择观望,下游金饰零售企业的采购备货意愿和力度也大幅下降,产能过剩压力凸显。彼时,金店采购备货力度骤降,金饰加工工厂一度采取员工“做一休一”制度。
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金饰消费需求为184吨,同比小幅下滑6%;二季度金饰需求仅有86吨,同比下降35%、环比大降53%。协会认为,4月至5月金价持续上涨且迭创新高,同时我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消费者黄金购买力降至2013年以来的最低点,从而抑制了金饰消费。
此外,国内金饰零售行业也出现了结构性调整。由于民众金饰消费需求疲软,金饰零售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加速了金饰零售行业的洗牌整合步伐。众多金饰零售企业纷纷压缩门店数量,周大福、六福集团等大型金饰零售企业也未能幸免。
面对困境,金饰加工企业也在积极寻求自救。部分企业打起了金饰加工费“价格战”,有些企业报出的金饰加工费甚至“直逼”成本线,导致大家几乎“无利可图”。为了寻求差异化突围,一些企业加大了中高端金饰品的设计研发投入,以满足高净值人群对金饰品工艺精致化、款式新颖化的需求。
然而,在这场比拼“服务”的浪潮下,众多中小企业率先“被迫离场”。因为它们缺乏足够的资本用于市场需求调研与金饰品款式设计创新、创建金饰品订单个性化管理与配送物流体系,导致订单纷纷流向行业头部大型企业。此外,金饰加工属于重资金投入的行业,众多中小企业需先垫资采购黄金原料,导致它们在黄金原料采购方面的资本支出比例超过40%。今年以来,虽然金价整体持续快速上涨,但金价上下波动幅度加大,同样导致黄金原料采购亏损风险骤增,资本实力较弱的众多金饰加工中小企业纷纷离场。
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越来越多的金饰加工企业开始将目光瞄准海外市场。香港珠宝展、泰国珠宝展等国际大型珠宝展销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国内金饰加工企业的身影。然而,整体而言,中国金饰加工企业业务出海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仍面临诸多挑战。
(配图:越来越多金饰零售企业纷纷压缩门店数量,图片来源:每经记者陈植摄)
综上所述,金饰加工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在产能过剩、消费低迷的双重压力下,金饰加工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与转型,以适应市场的新常态。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