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稳楼市,房地产金融政策持续优化
AI导读:
近期,金融监管机构与金融机构密集召开会议,部署2025年金融支持“稳楼市”工作,房地产金融政策措施持续优化,白名单项目贷款金额持续增长,城市更新成为重点工作之一,助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近期,国内金融监管机构与多家金融机构密集召开年度工作会议,部署2025年工作要点,其中金融支持“稳楼市”成为核心议题之一。多家金融机构明确表示,将持续加大对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业内专家指出,随着房地产金融政策措施的持续优化和协同作用,市场各方预期将得到显著提振,进而推动市场活跃度上升。
在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全面落地的第一年,即2024年,该机制已助力1400万套住房建设并顺利交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透露,通过“白名单”机制,为房地产项目提供了稳定且充足的资金支持。截至2024年底,商业银行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贷款金额高达5.03万亿元,远超原计划的4万亿元目标。进入2025年,截至1月22日,贷款金额再度增加5700亿元,总额达到5.6万亿元。
2025年,金融支持“稳楼市”依然是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的工作重心。多地金融监管局在工作会议中明确表示,将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例如,贵州金融监管局在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上透露,截至2024年末,全省“白名单”项目审批通过贷款超过500亿元,并计划在新的一年里持续推进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重庆金融监管局同样在监管工作会议上强调,将加快推进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全力支持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在具体操作上,重庆金融监管局全面梳理存量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并快速将其纳入“白名单”。兴业银行重庆分行积极响应,第一时间对接渝中区某存量项目,将其纳入“白名单”,并提供优先上报、快速审批的绿色通道服务,有效稳定了房企融资,确保了项目顺利交付。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白名单”扩围将进一步提升房地产项目建设交付的保障,增强居民购买新建商品房的信心,对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起到积极作用。
此外,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也在工作会议上表示,将持续支持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其中,中国农业银行要求更加有力落实好城市房地产“白名单”项目投放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中国工商银行明确要落实好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中国建设银行则强调要有效发挥基建领域、消费金融、房地产金融的传统优势,助力扩大国内需求。
肖远企表示,近期房地产市场已出现积极变化,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在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将继续发挥该机制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稳定对房地产行业的融资,提高精准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在提升群众居住品质方面,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将“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列为2025年重点工作之一。其中,全面完成2000年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是主要内容之一。国家开发银行重点支持这一改造项目,助力市政配套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等,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
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1月,国家开发银行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更新等重点领域发放中长期贷款2730亿元。同时,城中村改造也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到,要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进货币化安置,并继续扩大城中村改造规模。2024年,国家开发银行新增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3817亿元,支持了多个城市的城中村改造项目。
以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为例,该区正在有序推进15个村的城中村改造项目。针对部分安置户因安置房面积超出房屋补偿面积而需要补交房款的问题,中国农业银行温州龙湾支行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对接,创新推出“个人安置房按揭贷款”产品,让安置户能享受同商品房一样的按揭贷款优惠利率。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随着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将进一步加快。
回顾2024年,多部门合力打出“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政策组合拳,房地产市场呈现止跌回稳势头。肖远企表示,要打好房地产各项融资工具的“组合拳”,形成集成规模效应,并根据不同房地产企业和项目,量身定制个人专属金融产品,提高融资支持的精准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完善和加强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支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董希淼认为,随着房地产金融政策措施的持续优化和协同作用,市场各方预期将得到进一步提振,房地产市场有望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房地产金融发展](http://example.com/image.jpg)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