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成效显著,2025年将持续发力
AI导读:
2024年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扎实实施,有效推动了经济的稳步复苏,财政收入呈现“前低后高”增长态势,财政支出加大对基本民生和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2025年将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
2024年,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扎实实施,有效推动了经济的稳步复苏。通过精准落实存量与增量政策,不仅确保了财政运行的平稳,还实现了财政收支的动态平衡。这一年,我国财政收入展现出“前低后高”的增长态势,尽管前三季度受多重因素影响,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有所下降,但随着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后一系列增量政策的落地,社会信心显著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回升,财政收入增幅逐月转正,全年收入实现小幅增长,达到219702亿元,同比增长1.3%。
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积极的财政政策精准发力,不仅保障了财政运行的总体平衡,还增强了财政的可持续性,为宏观经济的稳中向好提供了坚实保障。特别是三季度及时出台的增量政策,更大力度地支持了地方政府缓释偿债压力,增强了发展动能。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李旭红教授对此表示,这些政策发挥出了积极效应。
在税收方面,主要税种受不同因素影响呈现升降不一的趋势。全国税收收入同比下降3.4%,主要受政策翘尾减收及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持续下降等因素影响。其中,国内增值税下降3.8%,消费税增长2.6%,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下降1.6%,个人所得税下降1.7%。同时,出口退税达到19281亿元,同比增长12.6%,有力支持了外贸出口。
此外,非税收入成为财政收入增长的重要支撑,全年非税收入达到44730亿元,同比增长25.4%,主要得益于部分中央单位上缴专项收益和地方多渠道盘活资源资产等因素。
在财政支出方面,我国保持支出强度,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基本民生和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284612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农林水、城乡社区、科学技术等领域的支出均实现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财力支撑。特别是在保障民生方面,我国继续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支持中低收入和特殊群体,提高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扩大了大学生国家奖助学金政策的覆盖面,并向困难群众发放了生活补助。
财政政策在促进消费和扩大投资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促进消费,下半年专门安排了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特别是加大了汽车报废更新、家电产品以旧换新补贴力度。在扩大投资方面,全年发行了4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了重点领域和“两重”建设。同时,财政部门还制定实施了近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揽子化债方案,合计安排12万亿元政策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缓释偿债压力。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随着化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推进,地方资金链条进一步畅通,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展望202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李旭红教授认为,随着经济的复苏,2025年财政收支情况将更加好转,一揽子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将进一步发挥效能。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也表示,2025年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在加大支出力度的同时,加快支出进度、提高支出效果,对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发挥更大作用。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图片及链接信息已保留,未做改动)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