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魏琪嘉: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发力,提振经济预期
AI导读:
近期,国家正加速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旨在提振经济预期并累积积极动能。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了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魏琪嘉,就政策效果、政策内涵及后续政策出台重点进行深入探讨。
近期,国家正加速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旨在通过跨部门协同,系统性地实施政策,以提振经济预期并累积积极动能。这些政策的效果如何?如何准确理解政策内涵?后续政策的出台应关注哪些要点?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特别专访了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魏琪嘉。
魏琪嘉指出,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核心逻辑在于将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紧密结合,有序推出政策,并强调形成合力,确保政策落实,实现政策闭环。针对四季度经济稳增长,他建议重视投资项目的前期规划、收益精确计算和落地实施,充分利用各类资金,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和信用建设。同时,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政策储备,不断丰富政策工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有效提振市场预期
《21世纪》:近期中央出台了一揽子增量政策,各部门正系统落实。目前政策效果如何?
魏琪嘉: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加码,有效提振了市场预期,积极因素不断累积。同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30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也在加速落地,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全社会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目前,政策对经济运行的提振作用已初步显现。生产和需求方面的指标有所改善。例如,受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推动,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8%,增速较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其中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增速较上月加快1.7个百分点。此外,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产业升级等因素驱动下,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保持较快增长,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明显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
这些数据变化表明政策的传导力度较强。政策通过扩大有效需求、提振经营主体预期、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促进供需循环畅通,巩固和支撑经济运行企稳态势。
《21世纪》:为何在这个时间点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魏琪嘉:政策旨在加快破解制约经济回升的难点问题,强化政策协同,回应经营主体关切,从宏观政策、扩大内需、助企帮扶、房地产市场稳定和资本市场提振五个方面提出举措,统筹长短、兼顾供需,向市场释放明确信号,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提供坚实保障。
推出这些政策,凸显了预期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正向预期有助于投资和消费形成良性循环。政策明确提到要用足用好各类资金,扩大有效投资,明确资金支持和投资优化方向,为后续项目加快下达、立项和形成实物工作量起到加速和推动作用。特别是资金支持的“两重”“两新”项目,落实得当将形成有效实物工作量,为国家中长期发展能力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利条件。
《21世纪》:已发布的政策涉及财政、金融、消费、投资等多个领域,我们应如何理解“一揽子”?不同政策间有何逻辑联系?
魏琪嘉:对于一揽子增量政策,应从系统观念、当下与长远、增速与质量等维度去理解。经济基本面复杂多样,一揽子政策聚焦破解制约经济稳健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的难点问题,因此政策必须是全面、系统的,且需结合长期和短期目标。
目前的主线逻辑是将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结合,有序推出政策,并强调形成合力抓好落实,实现政策闭环。例如,续建基础设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领域,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支持这些领域投资建设,夯实经济发展基础,便利人民生活,提升国家民生保障能力。
“一揽子增量政策”之所以称为“一揽子”,是因为各项政策需紧密配合,协同作用才能对经济产生更大推动力。这种协同涉及多个主体,需把握好时度效的关键,增强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同时,平衡好政策力度,既促进当期需求释放,也为未来需求可持续性做好规划,推动政策向稳增长、促转型、调结构、增后劲方向发力。
动态调整政策储备
《21世纪》:目前已进入四季度,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要完成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还需努力。一揽子增量政策应如何发挥作用?
魏琪嘉:推动政策在四季度加快见效,对确保经济稳健运行及2025年良好开局至关重要。应立足已推出的政策,加强协同、配套和服务,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推动政策见效的格局。同时,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政策储备,丰富政策工具,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此过程中,强化投资项目的前期规划、收益精确计算和落地实施尤为重要。投资项目是扩大有效投资的关键,应鼓励地方结合本地资源禀赋优势,做好项目规划和盈亏平衡计算,确保项目可持续、有收益,形成实物工作量。对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项目,还需考虑未来实际收益,实现投入产出平衡。
在项目落地中,要充分利用各类资金,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带动作用,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关键是优化营商环境和信用建设,提振经营主体信心。此外,要继续发挥大规模设备更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实现配套支持举措与设备更新无缝衔接,提升企业节能降碳设备更新的积极性,推动全产业链条延伸和发展。
《21世纪》:近期多个经济大省表示将拼经济。对于地方四季度拼经济,你有何建议?
魏琪嘉:地方应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结合产业发展实际,认清产业底数、优势和劣势,形成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图谱,按图索骥、扬长避短,规划新质生产力发展。同时,做好科技创新环境营造,精准有序招商,引入有潜力、有实力的经营主体,参与新质生产力培育。
在分类过程中,传统产业侧重提升改造,形成供需良性循环;战略性新兴产业注重扩容提质,取得技术突破;未来产业则侧重研发头部环节制度设计,鼓励经营主体参与研发,为技术产业化打好基础。此外,要动态跟踪政策落实效果,与企业实时沟通,构建政策沟通反馈机制,及时解决企业诉求。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