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连续逆回购操作,2月资金面面临多重扰动因素
AI导读:
2025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连续进行逆回购操作以维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但面临逆回购到期、政府债放量及人民币汇率波动等多重扰动因素。专家预计,尽管存在压力,但节后现金回流及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将有助于保持流动性充裕。
2025年2月6日,为确保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实施了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的逆回购操作,规模达2755亿元,期限为7天,操作利率保持在1.5%不变。然而,鉴于当日有4800亿元逆回购到期,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达到2045亿元。这是春节假期后,央行连续第二个工作日进行资金净回笼。
2月5日,为对冲逆回购集中到期等因素,央行同样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规模更大的697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维持在1.5%。在冲抵14135亿元逆回购到期后,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7165亿元。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春节前,央行投放了大量逆回购资金以满足市场需求。春节后,这些逆回购资金集中到期,对资金面造成了一定冲击。但央行通过逆回购操作对冲到期资金,有效缓解了部分压力。同时,节后现金回流银行体系,市场资金供给增加,有助于维持资金面的平衡。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在谈及2月份资金面扰动因素时指出,春节刚过,现金回流银行体系的速度和规模存在不确定性。财政收支节奏、税收征缴进度以及金融+机构月末考核等因素,都可能对资金面产生影响。若财政支出滞后、缴税集中,将提升流动性需求;而月末考核可能导致机构进行资金储备和调配。
明明进一步分析指出,在不考虑中期借贷便利(MLF)及逆回购到期因素的情况下,2月份仍存在约4000亿元的流动性缺口,资金面面临一定压力。本月资金面的扰动因素主要包括逆回购到期、政府债放量以及人民币汇率波动。数据显示,除2月5日及2月6日合计到期的18935亿元逆回购外,2月7日、2月10日还分别有2840亿元、4490亿元逆回购到期。
尽管存在多重扰动因素,但梁斯预计,央行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释放流动性以满足市场需求,加之节后现金回流、政府债发行初期对资金面扰动较小,2月份流动性将继续保持充裕。明明也认为,尽管存在扰动因素,但本月流动性较节前有望边际好转,一方面现金回流补充了银行超储,另一方面央行拥有充足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调控。
央行副行长宣昌能在1月份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阶段宏观经济政策将进一步强化逆周期调节,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适时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支持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央行将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营造宽松的社会融资环境。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