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门联合发布供应链金融规范通知
AI导读:
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旨在强化供应链金融业务规范管理,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明确发展方向,规范商业银行管理,构建应收账款电子凭证规范管理框架。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2025年2月6日最新消息,为深化供应链金融业务管理规范,优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中国人民银行携手金融监管总局、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以及市场监管总局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 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并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宝贵意见。
期货日报记者获悉,近年来供应链金融发展迅猛,众多供应链核心企业借助供应链信息服务系统开立应收账款电子凭证,这一创新举措在供应链企业间应收账款确权、结转及融资方面颇受欢迎。然而,伴随行业快速扩张,一系列问题和风险逐渐浮出水面,如监管空白地带、核心企业信用风险过度扩张、供应链信息服务系统标准化管理缺失等。
行业专家指出,此次六部门联合出台的政策规范性文件,积极响应了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全面纳入金融活动监管的号召,旨在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切实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通知》的公布,不仅明确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方向,还强化了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管理,构建了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业务的全面规范管理框架。
具体而言,《通知》涵盖21条核心内容,主要聚焦于三大方面:
首要的是,明确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导向,即服务实体经济、社会民生及国家战略,强调商业银行应开发多元化供应链金融模式,支持中小企业开展信用贷款、订单贷款、存货贷款、仓单质押贷款等动产和权利质押融资业务,并推动供应链票据的广泛应用。同时,要求供应链核心企业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禁止利用优势地位拖欠或增加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负担。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则需坚守信息服务定位,严禁直接或间接归集资金,未经许可不得涉足金融业务,防止信息中介角色异化。
其次,规范了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管理,有效防控业务风险。《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完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严格控制核心企业风险敞口,防止多头授信、过度授信,避免利用供应链金融业务加剧上下游账款拖欠问题。同时,强调贷款调查、风险评估、授信管理及贷款资金监测的主体责任,禁止外包关键管理环节。此外,还规范了供应链金融业务合作管理,要求定期评估合作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对违法违规归集资金、提供虚假信息等行为采取限制或拒绝合作措施,并强化信息数据管理,确保借款人信息安全。
最后,确立了应收账款电子凭证规范管理的基本框架,涵盖强化贸易背景真实性管理、促进中小企业账款及时支付、有效防控核心企业信用风险、强化清结算业务资金安全、建立多层次风险监测及管理体系以及保障市场机构平稳过渡等六大方面。
(信息来源:期货日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