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全国财政收支情况已揭晓,受多重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长低迷,但积极财政政策发力,广义财政支出保持增长。广义财政收支差约10.4万亿,土地出让收入连续三年下跌。

近期,财政部揭晓了2024年度的财政收支情况,揭示了全国最新的财政运行状况。

受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及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等多重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长呈现疲软态势。然而,为了有效支撑经济发展,我国积极实施财政政策,财政支出依然保持稳健,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稳步复苏。

广义财政收支缺口约10.4万亿元

据财政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广义财政收入(涵盖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约为28.2万亿元,同比下降约1.9%。与此同时,广义财政支出(包括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政府性基金支出)则达到约38.6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7%。

广义财政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受经济下行、高基数效应及减税政策等因素叠加影响,全国税收收入出现3.4%的小幅下滑,未能达到预期;二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导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16%。此外,总需求不足也导致物价持续低位运行,进一步影响了以现价计算的财政收入。

尽管面临财政收入下滑的挑战,但为了稳定经济增长,广义财政支出依然保持小幅增长,彰显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力。政府通过加大举债力度筹集更多资金,投入到重大民生项目建设等领域,以稳定投资、扩大内需、弥补短板,促进经济回稳向好。

2024年,全国广义财政支出超出收入约10.4万亿元,这一缺口主要通过政府发行政府债券来弥补。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2024年政府债券净融资额达到11.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多增1.69万亿元。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分析指出,2024年广义财政累计收支差额规模较2020~2023年同期平均水平超出2.3万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的累计收支差额均明显扩大,这主要得益于特别国债、新增专项债、结存限额等资金的加力支持。

2024年,财政部发行了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领域;地方政府发行了约4万亿元新增专项债,主要投向市政和产业园、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领域;同时,地方还动用了4000亿元结存限额来弥补财力不足。此外,中国还推出了总额12万亿元的化解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组合拳”,其中2024年化债额度达2.8万亿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以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并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和使用,扩大其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范围。

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也明确,2025年将安排更大规模的政府债券发行,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更多有力支撑。

税收下滑与非税收入增长并存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重要资金来源。它由税收和非税收入两部分组成,其中税收被誉为“经济晴雨表”。

财政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为22万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税收收入约为17.5万亿元,同比下降3.4%;非税收入约为4.5万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5.4%。

自2024年以来,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降幅持续收窄,最终实现全年收入增速由负转正,实属不易。这主要得益于税收收入降幅的持续收窄以及非税收入的快速增长。

受去年9月份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带动,第四季度税收收入实现增长,使得税收收入降幅有所收窄。然而,受经济下行、房地产市场低迷、部分企业利润下滑以及减税政策和前期高基数效应等多重因素影响,去年税收收入依然出现小幅下滑。

面对财政增收困难尤其是税收减收的挑战,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财政部安排有关中央单位上缴一部分专项收益以补充中央财政收入;同时拿出4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用于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各级地方也加大盘活存量资产资源力度,带动非税收入快速增长。

2024年非税收入同比增长25.4%,其中部分中央单位上缴专项收益和地方多渠道盘活资源资产等拉高非税收入约24个百分点增幅。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非税收入中的罚没收入增长14.8%,但增幅逐季回落。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指出,要区分非税收入中正常的国有资产盘活收入与执法不规范的罚没收入,前者应予以积极鼓励;而后者则应坚决制止以避免对营商环境和企业家信心造成负面影响。

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分析称,自2024年8月以来非税收入和企业所得税均有4个月增速在20%或以上;在GDP平减指数为负、卖地收入偏低的背景下企业所得税与工业企业利润脱钩而与非税收入共振高增这可能意味着地方加大了对企业主体的税费征缴力度。

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支撑下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创历史新高增速与年初预期相近资金重点用于民生保障、科技、重大基建项目等领域。

财政部数据显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约为28.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教育支出和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规模均高达约4.2万亿元;卫生健康支出超过2万亿元;科学技术支出超过1万亿元。

土地出让收入持续下滑

政府性基金是通过法规向特定对象征收或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的发展。其中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占据主导地位。

近年来受居民购房意愿不足和房地产开发商资金紧张等多重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和土地市场持续低迷土地出让收入连续三年下跌。

据财政部数据2024年地方政府性基金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即土地出让收入)为48699亿元比上年下降16%。这是自2022年以来连续三年这一收入出现两位数降幅且降幅较2023年(-13.2%)有所扩大。与2021年的高位相比2024年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减少了约3.8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2月地方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当月同比为0.7%较11月的-19.7%大幅提升超过20个百分点。

罗志恒预计2025年地方政府对土地市场预期将有所好转可能会通过加快优质地块供应、加快存量土地盘活等手段来支持土地市场。但考虑到房地产仍处于调整转型期土地市场成交或将继续筑底预计2025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仍将延续负增长态势但同比降幅有望收窄至个位数。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