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工业经济发展指导意见,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
AI导读: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关于支持工业经济发展加强规划资源要素保障的指导意见(2025版)》,旨在优化营商环境,提高企业获得感,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助力上海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2月5日,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正式揭晓了《关于支持工业经济发展加强规划资源要素保障的指导意见(2025版)》(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一举措旨在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提高企业获得感,为上海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产业处负责人强调,此次发布的《指导意见》是在系统梳理现行文件和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将原先散布于各类文件中的有效内容进行集成与重构,使其更加通俗易懂。企业可直接借助这一文件,轻松查阅到规划资源保障产业发展的最新支持政策,从而更高效地利用这些政策资源。
产业用地作为上海推动“五个中心”建设的关键力量,其有效配置显得尤为重要。《指导意见》紧密围绕“上海2035”总体规划中明确的“产业基地-产业社区-零星工业用地”三级体系,全力保障全市产业用地总量,为工业经济的稳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聚焦工业企业在改扩建、土地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实际需求,《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极具针对性和前瞻性的举措。这些举措不仅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更为其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指导意见》秉持问题导向,强化政策集成和创新供给能力,全方位构建了“1+3+1”覆盖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政策框架体系。该体系共计包含20个方面、55条支持举措,为市场主体和产业项目落地提供了实用、管用、好用的政策指引,助力企业轻松应对各种挑战。
在降低用地成本方面,《指导意见》聚焦企业发展诉求,明晰了规划产业区块外工业用地的差别化支持政策。同时,在资源统筹方面明确各区产业用地储备库容需满足未来2年左右优质产业项目落地的需求。此外,《指导意见》还首次提出对同一产业链的产业项目可组合供应,进一步完善了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和续期管理,并实行“有偿使用合同+产业发展合作协议”协同监管模式,全方位降低企业用地成本。
在地价管理上,《指导意见》鼓励各区建立产业用地价格调节机制,明确产业用地土地价款可分期支付,首期按不低于50%的比例缴纳,剩余价款在合同生效之日起一年内全部缴清且不计利息。这一政策无疑为企业减轻了资金压力,助力其更快更好地发展。
在提升审批效率方面,《指导意见》围绕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产业创新发展需求,鼓励支持企业充分利用城市更新政策改建、扩建、新建。对增加有利于创新的融合功能、共享空间、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等的项目,依规享受容积率奖励和土地出让金优惠等政策。同时,从设计、结构、风格、功能等方面加强引导,强化产业项目建筑功能管理和建设品质提升。此外,《指导意见》还推广“拿地即开工”、鼓励“交地即交证”、完善“一证多验”、推行“竣工即交证”等举措,全力提升规划资源全流程审批时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在加强协同监管方面,《指导意见》提出要搭建产业用地二级市场平台,规范使用权转让、物业租赁、抵押融资等行为。同时强化综合绩效评估成果应用,加强低效产业用地分类盘活处置,为产业用地的高效利用提供有力保障。
最后,《指导意见》还强调要充分尊重市场力量,积极推动产业用地城市更新。依托量子城市建设加强数据和业务融合推进数字产业空间建设和场景应用以数据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上海工业经济的未来发展描绘出了一幅美好的蓝图。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