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家医疗保障局成功举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解读直播,旨在统一规范价格项目,解决价格不合理、收费不透明等问题,提升医疗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韩利明上海报道长期以来,我国医疗服务价格体系饱受价格不合理、收费不透明及患者负担沉重等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极大地削弱了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成功举办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的首场解读直播。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医药价格处负责人蒋炳镇,在直播中详细解读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据悉,目前已有17批立项指南发布,涵盖了271个主要项目、250个附加项目和88个扩展项目,总计达609个收费编码。

 蒋炳镇强调,长期以来,医疗服务价格由各省份自行管理,地方医药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制定价格项目和价格水平。这一管理方式导致不同地区在价格项目数量、内涵以及细节上存在显著差异,增加了医疗机构的计费负担,也让患者难以理解,更无法适应新技术的发展。

 检查和检验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是医疗服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针对检验项目价格差异大、采购成本差异大、费用占比高等问题,国家医保局近年来统一部署了各省份开展医疗服务价格的规范治理工作,旨在进一步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并促进各省份间检查检验价格的相对均衡。目前,正推动一批量大价高的检查检验项目合理下调价格。

 价格标准亟需统一

 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包括“诊查费”“护理费”“手术费”等,涵盖了各种检查和检验费用,是医疗机构提供诊疗服务的计价单元。然而,由于各省份实行属地管理,长期以来,不同地区间的医疗服务种类和价格存在显著差异。

 据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的调查,全国各省份普遍有超过2000个检查检验项目,受信息壁垒等因素影响,这些项目在不同省份的价格差异显著。例如,评估凝血功能的血栓弹力图试验,某些地区价格为360元/次,而某些地区仅为100元/次。这种差异背后的主要原因是检验试剂或设备的采购成本过高,导致“一地区一价”“一方法一价”的现象。血栓弹力图试验所用的试剂盒价格从60元/人份到350元/人份不等,价格差异近6倍。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保研究院原副研究员仲崇明指出,各省份和各医疗机构在设备耗材及试剂采购上的价格差异巨大,是检查检验价格差异的主要原因。临床终端销售使用价格管理长期以来较为粗放,价格虚高背后可能涉及利益输送。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21年,国家医保局等八部门印发了《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明确提出了优化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权限配置、完善制定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规则程序、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能力建设,以及完善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支撑体系。该方案还统筹推进了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分级诊疗、医疗控费、医保支付等相关改革。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也明确提出,要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指导内蒙古、浙江、四川等3个试点省份及唐山、苏州、厦门、赣州、乐山等5个试点城市开展相关工作。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工作,对符合调价条件的地区及时完成调价。

 今年,多个地区也发布了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的消息。例如,河南省医保局近日印发了《关于开展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第一批)的通知》,降低了血栓弹力图试验(TEG)、糖化血红蛋白定量测定等5个检验项目的费用。此次降价的项目均为医疗机构日常开展较多的检验项目,主要用于诊断凝血功能异常、糖尿病、心衰等疾病,省管公立医疗机构5个项目价格平均降幅达到了39.4%。

 上海医保部门发布了本市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最高收费标准,其中血栓弹力图试验为170元/次;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根据不同的测定方法,价格分别为30元/次、22元/次、20元/次;B型钠尿肽(BNP)测定为180元/次;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测定为150元/次。该通知已于11月1日起执行。

 目前,国家医保局正在推进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将统一规范价格项目作为重要改革任务,并组织专家团队研究编制立项指南,已编制发布17批立项指南,统一指导各地规范价格项目。

 价格项目迎来新变化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一项牵动全局的重要任务,与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改革及医药价格治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配合。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影响着众多利益相关方,直接反映了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同时响应了新技术和新项目的发展需求,对医疗产业的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

 对于医疗机构而言,业内人士指出,医院需采取以下措施:建立科学的医疗服务价格分类和分级管理体系,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价格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和透明度;明确价格管理职能,并培养专业人才;强化医疗服务价格的监管体系,确保内外部监督同步进行,以保证合规性。

 仲崇明认为,在医疗服务价格规范化治理过程中,应着重考虑两个预期目标:一是实现量价挂钩,二是确保医疗服务价格的合理定价。无论是技术与耗材合并实施还是分离,只要是临床必需的,医保都应予以支持并给予合理定价。

 据国家医保局透露,新出台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具有四大亮点:项目规范性增强,具有更好的兼容性;项目更新更具前瞻性;项目内容更加丰富;项目更加清晰,具有更高的可行性。立项指南对存量价格项目进行了系统性重塑,无论是在项目名称、服务产出、价格构成,还是在加收项、扩展项方面,都更加精确和边界清晰。国家医保局还提供了映射关系表供地方参考,以减轻医务人员在计费方面的事务性负担。

 蒋炳镇表示,“让医院收费更清晰,让患者付费更明白”是编制立项指南的初衷和目标。国家医保局计划到2024年底编制好覆盖大部分学科领域的立项指南,基本完成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标准化、规范化的顶层设计。同时,指导各省份在2025年第三季度前完成对接落地,并持续指导各地试运行2至3年,修订完善后适时推出新版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目录。

 从当前市场形势来看,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此前,有上市医疗器械企业在投资者问答平台上表示,三级医院服务要求的精细化和精益化将推高成本。这预示着,未来国内企业将更有动力和能力在三级医院通过产学研合作和合规的学术方式进行推广,加速国产创新升级。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