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今年2月以来,全国CPI同比涨幅连续两月为正,但3月涨幅回落,引发通缩担忧。分析称,物价低位运行是结构性、阶段性现象,我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预计未来CPI将温和回升。货币政策将持续发力,促进物价运行在合理水平。

  自今年2月份以来,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连续两个月保持正增长态势,但3月份涨幅较2月份收窄0.6个百分点,微增0.1%,导致一季度CPI同比持平。这一数据表现引发了市场对中国经济是否会陷入通缩的担忧。然而,分析指出,当前物价低位运行是结构性、阶段性的现象,由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所致。

  具体来看,受“春节错月”等因素影响,CPI月度同比数据呈现波动。1月份因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CPI同比下降0.8%;2月份则因春节因素同比上涨0.7%;3月份,随着节后消费需求季节性回落及市场供应总体充足,CPI同比涨幅回落至0.1%。值得注意的是,尽管3月份CPI同比涨幅有所回落,但在构成CPI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中,除食品和交通通信价格下降外,其余六大类价格均呈现同比上涨态势。一季度CPI同比涨幅较去年四季度提升了0.3个百分点,与经济回升向好的运行态势相吻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7%,保持温和上涨趋势,显示出居民消费需求恢复态势未变。

  作为经济运行的滞后指标,价格指标的变化往往滞后于经济实际运行状况。当前,我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随着基数效应逐步减弱、商品和服务需求稳步恢复、市场信心不断增强,以及部分农产品价格调整拐点的到来和假日消费的持续带动,预计CPI有望从低位温和回升。

  物价水平低位运行也反映出有效需求不足、总供求恢复不同步的问题。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居民扩大消费能力不足、意愿不强,房地产投资持续承压,民间投资信心有待提振,部分行业、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仍面临较大困难。对此,需坚持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统筹消费和投资,发挥消费基础作用和投资关键作用,加快推动相关政策举措落地,促进物价运行在合理水平。

  在货币政策方面,今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未来,我国货币政策仍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丰富的工具储备。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近期提出,要加大已出台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促进物价温和回升并运行在合理水平。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坚实基础、诸多优势和巨大潜能,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当前正处于经济恢复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供需条件有望持续改善,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从基本面来看,我国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抵御风险挑战的韧性和后劲充足。因此,对物价水平低位运行的问题需要给予重视,但不必过分夸大其影响。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