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募资市场形势严峻,国资保持稳定出资,其他机构投资人出资意愿降低。投资规模回落,IPO退出渠道收紧,基金管理人出清加速。国资成为推动产业升级、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力量,但市场化、金融机构活跃度下降,对创业投资市场造成不利影响。

在11月22日的“第18届中国投资年会·有限合伙人峰会”上,投中信息CEO杨晓磊指出,当前募资市场形势严峻,国资保持稳定出资,而其他机构投资人出资意愿普遍降低。2023年投资规模已回落至2016年水平,IPO退出渠道持续收紧,募、投、退各环节均面临巨大挑战,基金管理人出清加速。

杨晓磊认为,虽然不合规的机构需要出清,但主动或有引导性地出清基金管理人并非必要。他强调,行业的蓬勃发展往往伴随着泡沫,非对称性和非共识才能带来繁荣和造富,进而推动创投业的蓬勃发展。

具体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投资金额同比下降30%,投资事件数量下降16%,整体市场规模已降至2016年水平。然而,平均交易规模却在上升,反映出投资机构对确定性更强的项目更为青睐,导致市场资金更加集中,头部项目吸引了大部分投资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融资从B轮到C轮的融资间隔在拉长,而A轮到B轮融资间隔则大幅缩小。这表明在投早投小的共识性策略下,更多投资机构将投资阶段放在早期,导致成长期投资资金不足,形成了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局面。

从退出市场来看,IPO作为最重要的退出渠道,2024年前三季度仅有149家企业IPO,同比下降55%。A股市场IPO数量更是大幅下降,渗透率也降至历年最低水平。杨晓磊表示,过去的以IPO退出路径为依赖的范式可能已不复存在。

与此同时,美国市场并购退出已占据整体退出的60%,而中国市场并购退出比例还不到20%。尽管市场关于并购退出的讨论热烈,但并购退出比例并未明显提高。

在出资群体方面,国有资本逐渐成为推动产业升级、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力量。国资出资人出资基金的规模在整体市场募资规模中占据较大比重,且整体呈现稳定态势。然而,国资出资人出资基金数量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反映出国资可能对单只基金出资规模在上升。

与国资出资基金趋势下行形成对比的是,国资做直投的趋势在上行。更多国资倾向于做直投,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国资LP逐渐形成了自身投资能力,组建了投资团队;二是基金无法直接影响到企业和产业发展,因此选择下场直投的方式参与到股权投资中。

此外,市场化、金融机构的活跃度也在下降。投中数据显示,支持VC新基金的LP平均数量正在减少,反映出除了国资外,其他机构出资人的出资比例都在下降。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对创业投资的参与度也在降低,进一步加剧了募资市场的困难。

LP群体活跃度下降导致了基金管理人在快速出清。2024年累计清退的基金管理人数量是新设数量的10倍,而今年新设的基金管理人数量不到去年的四分之一。杨晓磊指出,我国活跃的市场化管理人数量并不多,管理人数量下滑会对创业创新市场造成不利影响,加剧企业端融资压力,降低创业活跃度和意愿度,对中国长期创新不利。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