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市场退市公司频遭处罚,持续追责机制亟待建立
AI导读:
据统计,自2024年11月至2025年蛇年春节期间,沪深市场约有20家已退市公司收到证监会系统的行政处罚。文章强调了对退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的持续追责机制的重要性,并指出退市并非违法违规者的避风港。同时,文章还提出了对退市公司追责的两个方面着手的建议。
据统计,自2024年11月至2025年蛇年春节期间,沪深市场约有20家已退市公司在短短三个月内相继发布公告,称已收到来自证监会系统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或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这一连串的处罚公告,不仅彰显了监管部门对退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也再次强调了建立持续追责机制的重要性。
在节日前夕,退市公司发布处罚公告的频率显著加快,犹如雪花般纷至沓来。例如,2025年1月8日,早在2024年7月11日从上交所退市摘牌的S公司,因2020年至2023年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等违法违规行为,被监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高达1000万元的罚款,时任董事长亦被警告并罚款150万元。尽管对S公司的追责稍显迟缓,但正义终究得以伸张。
深天地公司同样未能幸免,该公司于2024年9月2日从深交所摘牌后,于2025年1月6日收到深圳证监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因其存在未按规定披露担保事项、非经营性资金往来的关联交易等多项违法事实,深圳证监局对退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及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等人进行了严厉处罚。
此外,还有多家退市公司在今年1月份相继收到监管部门的处罚决定书或事先告知书。这些案例无一不表明,退市并非违法违规者的避风港,而是其必须面对法律严惩的开始。
从众多退市公司的案例中不难发现,有的因业绩持续亏损而退市,有的则因面值原因黯然离场。然而,对于那些退市后被追责的公司而言,其被强制退市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事实上,因重大违法行为被强制退市的公司并不在少数。
违规违法必须付出代价,这是市场公平与正义的基石。无论是现行挂牌公司还是已退市公司,都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否则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对退市公司的持续追责不仅是对违法违规者的有力惩罚,更是对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这既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需要,也是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监管部门不断强化从严监管的理念,强调监管要“长牙带刺”,对违法违规行为绝不姑息。这一理念不仅适用于挂牌公司,同样适用于已退市公司。对退市公司的持续追责意味着一家公司即使退市,也不能逃避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退市公司往往面临困境,但对其此前的违法违规行为绝不能因退市而不了了之。持续追责是对违法违规者的应有惩罚,也是对市场秩序的坚定维护。通过建立完善的退市公司追责机制,我们可以确保违法违规行为无处遁形,让市场更加公平、透明、健康。
笔者认为,对退市公司的追责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追责对象既包括退市公司本身,也包括相关责任人员,尤其是“人”的因素应成为追责的重点;二是要将行政处罚、经济处罚、刑事处罚等形成“组合拳”,其中代表人诉讼制度应得到充分利用和推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建立起一个让违法违规行为无处可逃的市场环境。
综上所述,建立退市公司追责机制是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举措。即使是退市了,该承担的责任也不能逃避,该赔偿投资者的损失也必须履行。在退市追责机制下,我们将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公平、透明、健康的市场环境。(作者系财经评论员)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图片链接保留原样,不进行修改或删除)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