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公募基金市场主动权益产品规模下滑,东方红权益业务份额规模同比减少204亿份,降至公募持牌机构之首。本文聚焦东方红权益业务的困境与挑战,以及张锋作为总经理如何应对。

2024年,公募基金市场呈现出主动权益产品规模下滑与股票ETF规模激增的双重态势,这一趋势已引起广泛关注,《财中社》此前已有深入报道。本文将进一步聚焦于权益基金(包括股票型和混合型)的整体表现,以及个别机构的显著变化。

数据显示,2024年权益基金整体份额规模实现了1445亿份的增长,增幅达到2.37%,这表明投资者对该类产品的信心与投资力度仍在增强。然而,在公募持牌机构内部,体验却大相径庭。特别是对于那些尚未重仓布局股票ETF的机构,如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公司(简称“东方红”),2024年成为了充满挑战的一年。

根据公募四季报数据,截至2024年底,东方红权益业务份额规模同比减少了204亿份,减量位居公募持牌机构之首。同时,其权益产品资产净值也从1128亿元下降至919亿元,回到了2019年的水平。这一显著下滑引发了业界对东方红昔日辉煌与当前困境的广泛关注。

回顾历史,东方红曾在主动权益业务上独领风骚。2017年,主动权益产品回报率排名前10的产品中,有5只出自东方红。此后,其权益业务迅速增长,至2021年底创下新高,份额规模达到1174亿份,资产净值高达2015亿元,在公募持牌机构中排名第16位。然而,自2022年起,东方红权益业务规模连续三年下滑,至2024年底已降至第23位。

具体到2024年,东方红旗下多位主力基金经理所管理的产品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净赎回。其中,董事总经理、权益投委会主任张锋管理的东方红睿玺、东方红启恒、东方红产业升级等产品份额规模合计减少37.84亿份,降幅达26.43%。其他如苗宇、秦绪文、李竞、周云等权益投委会委员管理的产品也均出现份额规模下滑。

投资者持有体验不佳被认为是东方红权益业务规模下降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东方红权益业务给持有人创造的回报合计为-548亿元。其中,2021年的表现尤为令人失望,当年上证指数及深证成指涨幅分别为4.80%和2.67%,而东方红却未能为持有人创造正收益。投资策略错配被认为是导致这一表现不佳的原因之一。特别是东方红重仓持有的消费及地产板块在近年来遭遇大幅回撤,而其对AI赛道的忽视也备受诟病。

面对这一困境,张锋作为东方红的总经理,能否在2025年带领东方红实现破局,将是一项艰巨的挑战。自2021年8月升任总经理以来,张锋已任职三年有余。未来,他将如何调整投资策略、改善投资者体验,值得业界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