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截至2024年底,上海、重庆、北京、广州、深圳、成都和苏州七座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万亿元,中心城市在推动消费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未来消费市场将继续繁荣发展。

消费作为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而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更是不可或缺。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有上海、重庆、北京、广州、深圳、成都和苏州七座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简称“社消总额”)突破万亿元大关,较上一年度新增苏州这一普通地级市,成为全国首个年度社消零总额破万亿的城市。

据苏州市统计局微信公众号“苏州统计”于2025年2月5日发布的“2024年苏州市经济运行情况”显示,苏州去年实现社消总额10043.7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达到9254.9亿元,增长4.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则为788.8亿元,增长3.9%。基本生活类商品持续增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6.6%和10.7%。此外,促消费政策效果显著,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7.2%,新能源汽车更是大幅增长57.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也实现了57.2%的增长。在即时零售、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的推动下,线上消费保持活跃,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同比增长20.0%。

数据显示,2024年苏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7万亿元,同比增长4.7%。同时,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社消总额的重要因素,2024年苏州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7524元,在长三角地区仅次于上海。此外,演唱会等文化娱乐活动也成为拉动城市消费的重要力量,2024年苏州共举办5000人以上规模演唱会65场,1000人以上规模演唱会90场,售票超8亿元,城市演唱会活跃程度居全国前列。

除苏州外,上海、重庆、北京、广州、成都和深圳六座城市也早已跻身万亿消费城市行列。其中,上海以17940.19亿元的社消总额稳居全国第一,各类商品零售额均保持稳健增长。春节期间,上海共接待游客1777.84万人次,同比增长6.08%,消费市场活跃。重庆则以15677.37亿元的社消总额紧随其后,智能家电、智能手机等商品零售额大幅增长,显示出强劲的消费潜力。北京则通过涌现新消费场景、培育本土消费新品牌等方式,推动社消总额达到14073.6亿元。广州则依托时尚休闲消费活力,化妆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实现快速增长。

深圳和成都在2023年也成功跻身万亿消费城市行列,并在2024年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深圳通过新开大型商业设施、促进多元消费业态融合等方式,推动社消总额达到10637.70亿元。成都则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以“首店”经济为代表的新发经济蓬勃发展,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品牌落户。

综上所述,我国中心城市在推动消费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随着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和升级,这些城市将继续引领我国消费市场的繁荣发展。

消费增长趋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