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提出“两个力争”,即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应发挥引领作用,力争每年将新增保费的30%投入股市。然而,业内对于“30%新增保费”的理解存在显著差异,且险资入市规模的扩大也将对保险公司的资本占用产生影响。文章探讨了险资入市的新动向及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财联社2月5日讯(记者夏淑媛)春节前夕,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在国新办会议上提出了“两个力争”的目标,即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应发挥引领作用,力争每年将新增保费的30%投入股市,并力争在现有基础上继续稳步提高保险资金投资股市的比例。

肖远企的发言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特别是关于“每年到底有多少保费会进入A股市场”的话题成为了市场讨论的焦点。然而,业内对于“30%新增保费”的理解存在显著差异。据财联社记者观察,根据业务净现金流、新单保费、总保费等不同口径测算出的增量资金规模差异较大。一家大型保险集团旗下寿险子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对于“新增保费”的具体定义尚需政策进一步明确。

尽管具体数字尚未确定,但险资入市的举措无疑凸显了监管部门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决心。然而,险资入市规模的扩大也将对保险公司的资本占用产生影响,配置比例过高可能会导致偿付能力承压。特别是在偿二代二期工程框架下,由于长股投和部分股票投资市场风险因子的提高,大规模资金进入股市将对保险公司的资本消耗产生显著影响。

多位保险资管人士指出,目前长线资金权益投资始终低于监管上限,为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建议未来根据权益资产持有期来设定风险基础因子,持有时间越长,资本占用越低。这既能体现对耐心资本的支持导向,也能增强险资权益投资的意愿。随着长周期考核的全面实行,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有望充分发挥其耐心资本优势,助力资本市场长期稳健发展。

关于“力争30%新增保费投资A股”的具体影响,业内进行了多种测算。若以总保费(人身险总保费+财产险总保费)计算,有望为A股带来近万亿增量资金。然而,若以新单保费为标准,增量资金或在5000亿左右。此外,还有按寿险总保费、寿险新单保费+财产险总保费等口径进行测算,结果也各不相同。整体来看,业内预计险资有望为A股带来千亿至万亿跨度的增量资金。

然而,险资入市带来的增量资金不仅关乎市场交易策略,还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的资本占用及偿付能力充足率。在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下,不同投资资产的资本占用不同,保险公司需要在满足收益率等前提下,尽量降低资本占用。因此,尽管政策鼓励险资入市,但保险公司仍需谨慎考虑偿付能力制约。

此外,偿二代新规中的减值要求也对保险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产生影响。新规明确了对上市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标准,即市价持续一年以上低于账面价值或市价低于账面价值比例超过50%的,需按账面价值和市价的差额计提减值。这进一步增加了保险公司进行权益投资的难度。

面对这些挑战,业内人士建议未来根据权益资产持有期来设定风险因子,以降低资本占用并增强险资权益投资的意愿。同时,也希望监管部门能够进一步优化监管政策,为险资入市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