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黄金市场展望:历史新高后的走势与看多力量
AI导读:
本文探讨了2025年黄金市场在国际金价创历史新高后的走势及看多力量,分析了特朗普关税政策对黄金价格的影响,以及各国央行和民众对黄金的投资态度。
步入2025年,黄金市场似乎正酝酿着重演去年“金超疯”行情的潜力。
2月5日上午,现货黄金价格再创新高,触及2854美元/盎司的历史高位。而前一天,美国黄金期货(COMEX黄金)主力合约价格也达到了每盎司2874美元的历史峰值。
新年伊始,现货黄金与COMEX黄金为何能迅速刷新历史新高?2025年的国际金价能否持续飙升?
近期伦敦金与纽约金创历史新高的动因剖析
在经历2024年底的短暂调整后,近期黄金价格再度启动上涨模式。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国际金价重返上升通道,2月4日与5日,伦敦金与纽约金的价格均刷新了历史记录。
2月5日上午,用益信托研究员喻智向财联社透露,近期国际金价攀升与春节期间特朗普推出的多项关税政策密切相关。特朗普已明确表示将对多个国家加征关税,并扬言后续可能对欧盟也采取征税措施,这无疑加剧了今年的世界贸易风险。在此背景下,大量避险资金涌入黄金投资市场。
“此外,美元与黄金的走势依然相互关联。特朗普多次要求美联储降息,若美元走弱,黄金则有望走强。目前投资者对此已有一定预期。”喻智表示。
机构投资者则从另一角度进行了分析。华泰期货的陈思捷、师橙等人在报告中指出,尽管美联储已于2024年9月进入降息周期,但美债收益率并未明显下降,甚至期限溢价一度创历史新高。这显示出市场并未因美联储降息而对未来经济展望持乐观态度,反而需要更高的收益率以应对未来不确定性。因此,在此期间,黄金价格依然保持强劲态势。
3000美元:2025年国际金价的天花板?
据财联社记者统计,2024年全年,国际金价呈现震荡上涨、年底小幅回调的态势,全年涨幅超过25%,在一众风险资产中表现尤为突出。那么,在开年创下历史新高后,全年黄金走势将如何演绎?
对此,长期跟踪黄金等大宗商品走势的某券商宏观研究员表示,黄金与其他大宗商品一样,具有自身周期。考虑到本轮黄金强势周期仍在持续,从供给侧来看,去年各大黄金生产厂家的资本支出并未显著增加。若最新年报出炉后该数据仍无改变,则今年黄金的供给侧压力不会太大。
喻智进一步指出,近期国外众多分析师看好2025年黄金走势,认为价格最高可达3000美元关口。“这种分析并非空穴来风。考虑到特朗普对国际秩序与国际贸易的扰动,以及潜在的地区冲突风险,国际金价突破3000美元大关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从当前价格来看,国际金价再上涨约10%,即可突破3000美元大关。”
华泰期货的陈思捷、师橙等人认为,随着特朗普关税政策的陆续执行,此前对通胀有负贡献的商品价格或将开始推升通胀水平。而在当前美联储采取加息举措的可能性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若通胀预期上升,则未来实际利率的预期变动方向可能向下。这对于贵金属定价而言,是一个较为有利的因素。
2025年黄金市场的最大看多力量来自何方?
在黄金交易中,目前主要有两大主力军:一是以中国央行为代表的各国央行;二是热爱黄金首饰与投资的普通民众。当然,期货市场的投资资本也不容忽视。那么,今年谁将是黄金市场的最大看多力量?
上述宏观分析师表示,尽管各国央行在过去实物黄金交易市场中所占份额不大,但其作为市场风向标的作用十分明显。一定程度上,投资者会根据各国央行的最新决策来决定是看多还是看衰黄金。目前,中国央行已连续两个月增持黄金,按常理,这种趋势通常会延续一段时间。因此,中国央行今年大概率将继续增持黄金,成为黄金多头的一大助力。
喻智进一步指出,除了中国央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央行今年大概率也将成为黄金市场的多头。在贸易战背景下,中小国家需要进一步夯实外汇基础以对冲汇率贬值等意外风险。黄金无疑是最佳标的物之一。因此,预计今年将有更多中小国家的央行出手增持黄金。
据中国黄金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中国黄金消费总量为985.31吨,同比下降9.58%。其中,黄金首饰消费量为532.02吨,同比下降24.69%;而金条及金币消费量则达到373.13吨,同比增长24.54%。然而,从今年春节消费数据来看,国内黄金消费量已有明显提升。多家媒体报道称,今年春节黄金再度迎来抢购热潮。依据最新数据,春节期间国内金价已突破850元/克。
“若金价持续上涨,势必会抑制部分普通消费者对实物黄金的购买需求。”上述宏观分析师认为,若金价持续走高,今年国内实物黄金消费或难以再创新高。但期货市场的情况则不同。据他观察,以去年上半年为例,上海金的交易额一度接近甚至超过纽约金。然而,若金价继续上涨,期货市场的投资者也会出现分化,短期内黄金市场的震荡在所难免。因此,对于黄金投资而言,规避风险、警惕杠杆依然是普通投资者的首要任务。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