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把脉2025宏观趋势
AI导读:
多位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对2025年宏观经济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侧重防御、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攻坚五大任务、供需再平衡等策略,为投资者提供指导。
多位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把脉2025年宏观趋势,为投资者提供策略指导。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侧重防御,保持灵活策略
面对2025年特朗普重返白宫带来的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建议,投资交易策略应侧重防御性,保持灵活性。他预测,2025年美国经济或将经历主动去库存阶段,但最终有望实现软着陆。海外市场在此期间波动加大,美国或出现股债双杀现象。而在国内市场,投资者应关注止跌企稳资产和红利资产,人民币汇率短期承压,但逆周期工具可有效缓解市场波动。A股红利类产品、可转债、REITs等广义类固收品种的配置价值凸显,预计“固收+”产品将成为市场主流。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确保经济增长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2024年我国GDP同比增长5%,预计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仍设为5%左右。面对外部不确定性增多,需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他建议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上调赤字率目标、增加专项债额度、发行特别国债等措施。货币政策方面,降准、降息仍有空间和必要,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五大任务攻坚战,化风险稳股市
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提出,2025年我国将面临五大任务,包括化风险、稳股市、应对特朗普政策冲击、去库存和扩内需。他强调,化风险关键在于控制新增隐性债务,稳股市需养老保障体系改革助力。同时,财政政策要保持足够大的支出强度,并调整支出结构,以提振消费、扩大内需。
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刘晓曙:供需再平衡,驱动资本市场
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刘晓曙认为,2025年中国经济两大主题为特朗普施政冲击与国内供需再平衡。他建议保持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缓冲外部冲击。国内方面,需发挥“政府+市场”作用,推动供需再平衡。供需再平衡将是驱动2025年资本市场的主线,投资者可关注消费行业及供给侧优化下的新兴行业机会。
花旗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余向荣:从容应对外部挑战,理性预期刺激政策
花旗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余向荣指出,要稳定经济增长,需全方位扩大内需应对外部挑战。他建议理性预期刺激政策,货币政策或见十年未有之宽松,预计全年降息50个基点、降准100个基点。财政政策将拿出更多“真金白银”,注重终端需求,助力消费复苏。
汇丰银行环球研究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晶:经济政策加力,促消费稳楼市
汇丰银行环球研究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晶预计,2025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将进一步加力,促消费、稳楼市,以应对外部挑战。她建议提高财政赤字率目标,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货币政策方面,预计央行将继续降息降准,加大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力度。
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首席经济学家丁爽:充分运用政策空间,扩大内需
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首席经济学家丁爽表示,2025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需充分运用政策空间,通过扩大内需抵消外部冲击。他预计中国不会借助人民币大幅贬值来抵消关税上调影响,而是将提高官方赤字率、增加特别国债和地方专项债发行规模。货币政策将转为适度宽松,向市场注入充裕流动性。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以上内容旨在提供宏观经济趋势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