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技领域备受关注,多领域展现巨大潜力
AI导读:
近期,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自动驾驶等多个前沿科技题材备受投资者广泛关注。政策扶持、技术创新以及市场需求的三重因素共同驱动这些领域快速发展。本文介绍了这些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
证券时报记者 匡继雄、陈见南、朱听武、郭洁、张娟娟、梁谦刚
近期,前沿科技领域如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自动驾驶等题材,在投资者中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热潮背后,是政策扶持、技术创新以及市场需求的三重因素共同驱动。
政策层面,国家及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利好政策,为前沿科技领域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新增长引擎。上海、北京、广东等地更是通过政策引领和规划先行,推动低空经济落地。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将脑机接口列入未来高端装备十大创新标志性产品,进一步促进了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
技术层面,前沿科技领域不断创新突破,应用边界持续拓展。人形机器人在硬件和软件技术上取得新进展,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场景。固态电池技术也日益成熟,众多企业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上实现新突破,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提供了更优质的能源解决方案。此外,自动驾驶技术不断升级,已在交通和物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市场层面,前沿科技领域潜在需求庞大,前景广阔。自动驾驶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交通和物流行业的智能化升级。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渗透,已在医疗、教育、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低空经济则通过激活立体空间,重塑交通和物流方式,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多家机构预计,今年这些前沿科技领域将快速发展,迎来商业化进程的关键节点或实现量产突破。这将深刻影响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提振其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展望未来,在政策、技术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下,前沿科技领域有望创造更多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人工智能:万亿赛道上的疾驰者
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科技领域最受关注的赛道之一。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其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划。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迅速,已具备全球领先的优势和潜能。赛迪顾问预测,到2035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达到1.73万亿元,展现出巨大的市场空间。
在股市中,人工智能行业的高成长性和巨大潜力得到了充分体现。相关企业的股票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2024年全年累计涨幅超过两倍的个股中,不乏人工智能产业链的股票。
脑机接口:多行业渗透的先锋
脑机接口技术作为前沿科技的代表之一,已从科幻构想逐步迈向现实应用。这项技术构建起大脑与外部设备间的直接桥梁,革新了人机交互模式,并孕育出巨大的商业价值。目前,脑机接口应用场景广泛,渗透医疗健康、娱乐、教育等多个行业。
我国已将“脑科学”列为国家重点前沿科技项目,并在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布局脑机接口产业。在政策和技术应用的双重催化下,脑机接口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量子位预测,我国脑机接口市场将在2040年超过1200亿元。
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多家A股上市公司纷纷布局脑机接口领域,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并购等多种方式抢占技术高地。
人形机器人:从0到1的突破
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产业的关键赛道,其发展态势备受关注。近期,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纷纷入局人形机器人领域,推动了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家机构指出,随着大公司加入、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人形机器人将迎来快速发展期,2025年有望成为量产元年。
据《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达到27.6亿元,预计到2035年将提升至3000亿元,展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自动驾驶:决胜年的到来
2024年以来,自动驾驶领域蓬勃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推动了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应用和普及。随着特斯拉等企业的无人驾驶出租车相继推出,市场对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产生了无限遐想。
进入2025年,自动驾驶持续保持热度,车辆投运、测试及技术发布等活动频繁上演。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表示,2025年就是自动驾驶的决胜年。开源证券也表示,国内真正的L4级自动驾驶已至,投资时点已到。
低空经济: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2024年3月,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定位为新增长引擎。低空经济包括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低空航空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低空飞行保障为主的四大板块,能有效激活立体空间,重塑交通和物流方式。
随着低空商业化需求的增加和技术的日益成熟,低空经济在国内迅速崛起,发展潜力巨大。赛迪顾问测算,2024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预计可达6702.5亿元,预计2026年将突破万亿元。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提速
固态电池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续航里程、低温和安全性优势,被视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电池技术之一。在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多个领域,固态电池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和市场价值。
目前,固态电池已从实验室研发阶段逐步过渡到工厂试点阶段,搭载固态电池的车型发布也日益频繁。多家企业已公布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