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开展第二批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规模达520亿元,旨在引导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助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此举有望巩固市场回升向好的趋势,实现中长期资金的保值增值。

【导读】保险资金第二批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正式落地,规模超500亿,助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正式批复开展第二批长期股票投资试点,首批规模即达520亿元,标志着今年春节前发布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正在稳步落实。该方案旨在通过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引导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预计第二批试点总规模将不低于1000亿元。

中国太平洋人寿、泰康人寿、阳光人寿及相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获准参与此次试点,将以契约制基金方式开展长期股票投资。此举旨在发挥保险资金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优势,为资本市场提供“耐心资本”,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一系列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的出台和落地,资本市场将迎来更多长期资金的注入,有助于巩固市场回升向好的趋势,实现中长期资金的保值增值、资本市场的平稳健康运行以及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聚焦商业保险资金入市:三举措破解卡点堵点

为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实施方案》。针对商业保险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问题,《实施方案》提出了三项关键举措:一是对国有保险公司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降低当年度指标权重;二是要求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增加A股投资规模和比例,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三是加快推进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

商业保险资金入市面临的主要障碍包括绩效考核短期化、偿付监管偏严格以及会计核算放大利润波动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政策进行了针对性调整。例如,财政部调整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效益类绩效评价指标的考核方式,金融监管总局也调降了部分股票的风险因子。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商业保险资金的投资潜力依然巨大。截至2024年底,我国商业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已达约32万亿元,并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稳步增长。然而,商业保险资金投资权益资产的整体比例并不高,距离政策比例上限还有较大空间。

目前,商业保险公司权益投资比例政策上限平均约为25%,但实际持有A股流通市值(含权益类基金)占比仅为10%左右。其中,五家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权益投资比例政策上限平均为30%,但实际投资A股比例也仅约为11%。这表明,商业保险资金在权益投资方面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易方达基金董事长詹余引表示,商业保险资金来源稳定、偿付周期长,是资本市场重要的长期资金。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地和市场的不断发展,商业保险资金在权益投资方面的比例有望逐步提高,为资本市场注入更多长期价值投资者,提升市场的内在稳定性。

(图片来源:中国基金报相关报道配图,本文图片均与文章内容无直接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