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1月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BPI)为111.2点,环比微跌0.05%,同比下跌0.9%。受春节假期影响,指数略降,但环比、同比降幅收窄,表明大宗市场新年开局总体平稳,企业对节后市场信心增强,后市有望逐步回暖。

新华财经北京2月5日电(记者刘玉龙、王小璐)5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中物联大宗分会和上海钢联等单位发布的2025年1月份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BPI)数据显示,该指数为111.2点,环比微降0.05%,同比下跌0.9%。业内人士深入剖析指出,受春节假期效应影响,指数虽略有下降,但与上月相比基本持平,且环比、同比降幅均显著收窄。与往年同期相比,回调幅度也明显偏小,这充分表明大宗市场在新年开局阶段总体保持平稳态势。企业对节后市场的信心有所增强,预计随着节后返岗复工的推进以及投资和消费需求的释放,市场有望逐步回暖。

具体来看,1月份能源价格指数继续攀升至107点,月环比上升1.9%,年同比则下跌8.8%。山东隆众分析师李彦指出,这主要得益于春节前夕市场需求的回暖,以及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带来的市场信心提振。其中,汽油价格环比上涨8.4%,得益于春节假期私家车出行量的增加,带动了汽油消费的显著增长;而焦煤价格则环比下跌7.7%,主要是受到下游钢厂节前原料库存充足、市场交投清淡的影响。

此外,1月份化工价格指数也呈现小幅上行态势,报110.1点,月环比上升0.6%,年同比下跌3.2%。山东隆众分析师姚衡认为,这主要是受到节前下游企业集中备货需求的提振。其中,PTA价格环比上涨4.9%,主要是由于企业生产装置检修导致市场供应减少,且下游采购积极;而尿素价格则环比下跌6.3%,主要受到库存较高以及下游复合肥等市场需求季节性下降的影响。

农产品价格指数在1月份也再度触底反弹,报93点,月环比上涨0.1%,年同比下跌11.5%。山东隆众分析师王立晨表示,这主要是受到春节期间消费需求的拉动,部分农产品价格保持相对坚挺。其中,豆粕价格环比上涨4.9%,主要受到南美地区少雨天气对作物生产的不利影响,以及近期进口大豆到港量减少导致的市场供应趋紧,从而带动价格震荡上行。

与此同时,1月份有色价格指数继续回调,报126.1点,月环比下跌0.3%,年同比上涨6.5%。上海钢联研究员魏莉分析指出,临近春节假期,市场交投相对清淡,涨跌互现。其中,电解锌价格环比下跌5.8%,主要受到春节假期下游需求减少以及进口预期上升的影响,使得现货供应紧张局面有所缓解,进而带动价格自高位回落。

黑色价格指数在1月份也再度走低,报80.5点,月环比下跌1.4%,年同比下跌12.1%。上海钢联研究员宋小文表示,这主要是由于1月份贸易商备货意愿不强、市场需求偏弱以及原材料成本下移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钢材价格走低。

此外,1月份矿产价格指数也继续回落,报79.5点,月环比下跌2.5%,年同比下跌8.6%。上海钢联研究员杨少杰指出,这主要是受到春节期间工程项目施工减少、市场需求下降的影响,导致市场价格下跌。

从具体商品来看,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重点监测的50种大宗商品中,本月有29种(58%)大宗商品价格下跌,21种(42%)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其中,汽油、PTA和豆粕是涨幅最大的三种商品,月环比分别上涨8.4%、4.9%和4.9%;而焦煤、尿素和电解锌则是跌幅最大的三种商品,月环比分别下跌7.7%、6.3%和5.8%。

中物联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流通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旭总结指出,新年伊始,我国大宗市场开局平稳,这充分表明企业信心有所增强,市场需求正在逐步恢复,经济稳中有进的态势有望进一步延续。从全球范围来看,尽管当前仍面临贸易政策和地缘政治等不确定性因素,但全球通胀预期回落增强、各国货币宽松政策延续等积极因素正在发挥作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逐渐趋于稳定。总体而言,支撑我国大宗商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积极因素正在逐渐增多。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