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AI导读:
2025年2月5日,广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主题,围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议题展开分组讨论。文章介绍了广东从传统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的历程,以及阳江刀剪产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同时强调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2025年2月5日,乙巳年首个工作日,广东省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议题,隆重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这已是广东连续第三年在春节长假后的首个工作日举行“新春第一会”,旨在集结各方智慧与力量,共同擘画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此次盛会围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加速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初见成效、深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及高水平实施“五外联动”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分组讨论。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主题,意蕴深远。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每个产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塑挑战,这既是压力重重,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搭乘产业升级的东风,方能在未来的经济大潮中抢占先机;而若固步自封,无法顺应时代潮流,则难免被淘汰出局。在经济模式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从宏观层面来看,它对于产业升级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从微观层面审视,它与每个人的职业发展都紧密相连。
广东,这个昔日的制造大省,正奋力迈向制造强省的崭新征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无疑是其中的必经之路。石化钢铁、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电家居、建筑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正是广东在改革开放历程中勇立潮头、成为全国首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4万亿元大关的省份,并连续36年稳居全国首位的坚实底气。这些产业的转型升级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广东经济基本盘的稳固与否,也将深刻影响众多产业主体和就业人员的未来发展。
谈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阳江的刀剪产业无疑是一个亮点。阳江的刀剪产业产量占全国总量的75%,出口量更是高达85%,市场主体近万户,是阳江的一张闪亮名片。然而,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绝非吃老本所能达成。阳江的真正底气,在于持续创新。2024年,经过四年多的不懈努力,阳江十八子联合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成功研发出含氮钢新材料“三好钢”,首批“三好钢”刀具于同年9月上市,市场反响热烈,刀具利润率相较于传统刀具实现了显著提升。在产业集群效应的推动下,2024年阳江市五金刀剪全行业总产值超过550亿元,直接及间接从业人员达到20万人。创新,让刀剪产业的市场主体和就业人群都受益匪浅,转型升级在传统产业中的紧迫性不言而喻。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理念,不仅适用于传统产业,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样具有指导意义。以无人机产业为例,人们往往认为产业发展主要关乎技术问题,实则不然。据统计,目前我国实名登记的无人机已超过200万架,2024年更是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但拥有无人机操控员执照的人员却仅有20多万人,人才缺口高达100万。业内人士呼吁,广东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这一理念正在逐渐落地生根,如全球鹰(深圳)无人机有限公司培训基地,已培养出近2万名各类无人机技能人才。无人机这一新兴产业,不仅创造了消费需求,更开辟了广阔的就业空间。说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每个人的发展息息相关,绝非夸大其词。
新的产业浪潮汹涌而来,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无人能置身事外。关注广东高质量发展大会,就是关注我们的未来与希望。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图片及链接信息保留原样,未做变动)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