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新年伊始,北京市正式印发《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旨在抢抓全球脑机接口发展机遇,加快打造高水平脑机接口创新与产业高地。该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目标,包括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科技领军企业等。

新年伊始,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携手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合发布了《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标志着北京市正式迈入脑机接口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快车道。该《行动方案》旨在把握全球脑机接口发展的黄金机遇,加速构建高水平的脑机接口创新与产业高地。

脑机接口,作为新质生产力的璀璨明珠及未来产业的重要赛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孕育着突破性科研成果与创新应用。在医疗康养、工业安全、教育体育、智慧生活等多个领域,脑机接口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根据《行动方案》的规划,至2027年,北京将取得一系列重大原创性成果,在脑机接口电极、芯片、编解码算法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推动相关产品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将打造世界领先的智能脑机系统,并在临床上进行初步应用。展望未来,至2030年,北京脑机接口产业生态将初具规模,培育出3至5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企业,以及约1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此外,还将打造1至2个脑机接口产业发展集聚示范区,实现脑机接口创新产品在多领域的规模化商用。

围绕《行动方案》,北京将聚焦技术突破、平台打造、集群培育、场景建设、标准创制五大方面,推动脑机接口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全链条加速发展,致力于成为全球脑机接口技术创新的核心策源地、场景应用的引领地以及产业发展的集聚地。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指出,此次发布的政策具有四大亮点:坚持创新驱动,系统布局;坚持产品导向,应用牵引;坚持平台赋能,协同发展;坚持包容审慎,稳步推进。这些亮点将为北京市脑机接口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脑机接口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北京在细胞与基因治疗、脑机接口、合成生物制造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例如,“北脑二号”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非人灵长类对二维运动目标的脑控拦截。此次《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加速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的迭代升级,加快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研发与临床试验,研制一批安全易用的标志性创新产品。

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医疗机构已应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助力近万名患者进行康复。然而,业内更关注侵入式和半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发展。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所长罗敏敏表示,虽然非侵入式产品应用广泛,但存在信噪比及精度等问题。相比之下,侵入式产品信号更强、感应更敏锐,但风险也更大。

目前,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与北京芯智达神经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北脑一号已完成工程机,大动物试验进展顺利,今年将重点推进临床试验。罗敏敏强调,脑机接口产业链长且复杂,需要研究机构、政府、企业、医院的紧密合作。未来,应继续加强基础研究,组织联合攻关关键核心部件,如神经接口芯片等,并推动产业界与医院的紧密合作,优先选择有经验的三甲医院进行尝试。同时,监管部门应尽早介入,确保脑机产品的安全、有效及长期植入标准的制定。

(图片及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