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广东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人形机器人成为新焦点。从央视春晚的《秧BOT》节目到深圳街头行走的机器人,再到“广东造”外骨骼机器人助力游客登顶泰山,机器人技术正快速融入千行百业。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加速,广东机器人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开启“出海”潮。

在蛇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秧BOT》节目以其独特的创意和精彩的表演瞬间点燃了全场观众的热情。一群身着花棉袄的人形机器人,在舞台上扭起了欢快的秧歌,转起了五彩的手绢,展现了机器人技术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而在春节前,一个身高170厘米、重约55公斤的人形机器人在深圳街头悠然行走,其轻盈自如的步伐和逼真的行走姿态,更是被网友亲切地称为“走路最像人的机器人”。此外,在大年初二,游客们借助“广东造”外骨骼机器人,轻松登顶了“五岳之首”泰山,再次彰显了机器人技术的强大实力。

科幻电影中的机器人场景正逐渐照进现实。从矿山里的智能机械臂、发电站里的巡逻机器人,到酒店里的外卖机器人、政务办事大厅的智能问答机器人,拥有“十八般武艺”的机器人正快速飞入千行百业,广泛应用于铺砖、扫地、洗墙、做饭、插秧、采摘水果、质检等各种场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广东作为机器人行业的领头羊,自2020年起便谋篇布局,制定了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的发展“路线图”。过去一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超过24万台(套),同比增长31.2%,占全国总产量的44%,连续五年稳居全国第一。同时,广东还组建了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广东省机器人创新中心等机构,为机器人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被称为人形机器人商用元年的2024年,“粤字号”机器人更是大放异彩。优必选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进入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总装车间进行实地“培训”,智元机器人开启了通用机器人商用量产,广汽集团也推出了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这些人形机器人都以广东为“户籍”,共同书写着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的新篇章。

人形机器人“进厂打工”已成为商业化落地的第一环。通过收集流水线上的场景数据,了解企业生产需求,人形机器人能够完成自我迭代升级,为正式“上岗”做准备。优必选的工业人形机器人已经陆续进入东风柳汽、吉利汽车、领克汽车、极氪汽车、比亚迪、富士康等工厂,展现了强大的应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除了人形机器人,广东还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船等机器人产品。这些机器人产品经过“沙场”试炼,习得了“十八般武艺”,成为了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其中,极飞科技的无人机已经飞向了世界,获得了英国政府和美国联邦航空局的合法飞行许可,展现了广东机器人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广东机器人产业的“出海”潮更是令人瞩目。从极飞科技的无人机到凌度智能的幕墙清洗机器人,从嘉腾机器人的无人搬运车到汉阳科技的全能庭院机器人,广东机器人企业纷纷走出国门,打开了海外市场的大门。如今,“广东造”机器人的身影已经遍布世界各地,成为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亮丽名片。

回顾过去,广东机器人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展望未来,广东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机器人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广东造”机器人将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为全球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