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公平优质基础教育体系
AI导读:
本文介绍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以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的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同时,文章还阐述了国家在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环节,是提升国民整体素质的基石。当前,我国已成功构建起全球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体系,其普及程度已达到世界中等偏上水平。随着“有没有”和“够不够”等基本问题的解决,我国义务教育正步入解决“好不好”与“优不优”问题的关键阶段,其中,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成为了首要任务。
近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正式发布,明确提出了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旨在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及群体间的教育差距。为实现这一目标,需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完善覆盖全学段的学生资助体系,并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机制。此外,还需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的“两免一补”政策,确保城镇义务教育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从而提升乡村教育的质量。
近年来,我国在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政府明确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发展目标,强化了保障责任,完善了政策保障体系,致力于构建覆盖全民、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同时,深化基础教育供给侧改革,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快构建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体系,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为了进一步扩大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的供给,国家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投入持续加大。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连续多年保持在4%以上,教育已成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的最大支出。其中,一半以上的教育经费用于义务教育,且超过一半的地区将经费投向中西部。此外,各地还积极推进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的交流轮岗,通过集团化办学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等方式,提升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财政投入的增加和资源的共享,共同构建了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多元化格局。
建设教育强国,基础教育是基石。只有基础教育打得越扎实,教育强国的步伐才能越稳健。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让教育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作者:李丹,来源:经济日报,转载自中国经济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