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新型医疗改革模式
AI导读:
本文介绍了医养结合作为新型医疗改革模式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包括政策出台、服务供给提升、技术创新及多元化消费需求满足等方面,展望了医养结合未来的发展前景。
近日,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的出台,医养结合这一新型医疗改革模式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该意见明确提出,要促进医疗服务资源与养老服务资源的深度对接与整合,以持续扩大医养结合机构的覆盖面,满足老年群体在养老、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为增进老年人福祉并培育经济新动能贡献力量。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我国近年来在医养结合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从居家社区服务到养老机构服务,再到医养签约服务,多元化模式不断涌现。同时,通过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打造专业人才队伍,优化人才激励机制,我国医养结合服务供给能力和专业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据统计,目前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已达7800多家,床位总数超过200万张,累计培训了10万多名医养结合从业人员。
政策层面,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与落地实施为医养结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2023年3月份的《关于推广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典型经验的通知》到2024年12月份的《关于促进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政策的不断完善推动了养老产业的提质扩容,拓宽了投融资渠道,助推了标准化建设,实现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
展望未来,推进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仍需补短板、强弱项。一方面,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逐步完善养老产业结构、技术、金融等具体政策,出台一系列保障政策以有效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同时,拓宽投融资渠道,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医养结合服务,实现服务的可及性、普惠性和可持续性发展。另一方面,要整合各部门评估标准,建立并完善统一的老年人照护需求评估机制。
在技术创新方面,智慧技术正赋能养老产业升级改造。通过加快推进“虚拟养老院”“智慧服务平台”建设,搭建区域性养老服务线上平台,为老年群体或家属提供在线预约上门就诊、应急救助等便捷医疗服务。同时,聚焦智能传感、信息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研发一批“老年友好型”科技创新产品,优化居家养老服务智能化产品供给。
此外,聚焦老年群体多元化消费需求,探索“医养+康养+旅养+乐养”融合发展模式成为新趋势。这不仅满足了老年群体对健康保障、精神文化以及社交娱乐等方面的需求,还以老年人体验评价作为检验政策成效、企业发展成果的“试金石”。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的老年群体,实施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扩大老年健康和医养结合服务管理人员培训覆盖面,建设一支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养老护理员队伍。
综上所述,医养结合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其发展前景广阔。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完善、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医养结合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老年群体,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略有改动以适应SEO需求及内容优化)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