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城市更新:探索可持续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
AI导读:
2025年中国将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探索政府统筹、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可持续实施模式,注重协调区域存量资源,创新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文章介绍了我国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综合成效及未来展望。
2025年,中国城市更新步伐加速,致力于探索并实施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在这一进程中,政府统筹、市场运作与公众参与的有机结合成为关键路径,旨在协调区域存量资源,创新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通过设立省级督导机制、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及城市更新局等措施,政府在城市更新中发挥着强有力的保障作用。同时,政企合作、特许经营、企业承包及自主更新等多种模式,有效吸引了社会资本投入,促进了公众参与,使城市更新更加顺畅。
我国城市发展已迈入城市更新的关键阶段,实施城市更新不仅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行动,更是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助力经济持续增长、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举措。据统计,2024年我国共实施了6万余个城市更新项目,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各地正持续优化城市更新工作机制、制度政策与实施模式,以期实现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
在探索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的过程中,注重协调区域存量资源至关重要。为此,我国正积极创新存量资源盘活利用的土地政策,推动存量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探索允许复合利用存量用地、完善土地用途变更及建筑功能转换等政策,以及通过“腾笼换鸟”、零星用地整理等方式集约利用土地,创新实施更为灵活的供地方式,为城市更新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创新多元化城市更新投融资机制也是关键一环。地方政府通过设立城市更新专项资金、给予奖补或贷款贴息、发行专项债等方式,为各类更新改造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完善税费减免政策,争取金融信贷支持,拓宽征信方式、延长贷款期限,有效拓宽了城市更新的融资渠道。目前,已有28个城市设立了总资金规模达4550亿元的城市更新基金。
城市更新不仅在于改造,更在于运营。为此,我国正积极吸引运营主体提前介入、一体化主导更新。通过国企出资征收改造部分房屋,引入文创酒店、餐饮、零售等业态自持运营,打造沉浸式体验商业名片,实现街区较高年产值。同时,搭建多方参与平台,成立城市更新联盟,强化专业技术力量支持,促进城市更新工作技术创新和学术交流,为城市更新提供持续动力。
展望未来,2025年我国将继续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以“新城建”为引擎,谋划实施一批城市更新改造项目,构建城市管理新模式,形成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随着可持续模式的不断构建和完善,城市更新将稳步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及民生福祉带来更加显著的积极作用。
(来源:经济日报,图片及链接信息保持不变)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