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
AI导读:
近日,北京市发布关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标准的征求意见稿,旨在统一不同类型建筑应配建的充电车位数量,并提出充电设施规划原则、配建指标及消防与安全要求,以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
近日,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布了关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标准》的征求意见稿,该标准旨在统一不同类型建筑应配建的充电车位数量,并在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网站公开征求公众意见,意见征集将持续至2月24日。
此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需遵循“充电为主、快慢结合、有序管理”的核心原则,目标是构建一个“科学布局、适度超前、结构合理、安全便捷、功能完善、创新融合”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将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更加便利的充电服务。
针对居住类项目,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两种建设方案:直接建设方案和无直接建设方案。选择直接建设方案的,充电车位应在特定区域集中设置。而对于非居住类项目,则必须选择有直接建设方案进行充电车位的配建。具体而言,商品房的充电车位配建指标为37%,保障房则根据性质不同,分别设定了30%和18%的配建指标。此外,办公类项目、学校、医院拟配建25%的充电车位;商业类、文化体育设施、游览场所、交通枢纽和公共停车场则拟配建20%的充电车位。
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方面,征求意见稿强调充电设施的设置应遵循“超充和快充合理搭配”的原则,确保每个服务区至少设置2个超充终端,并设置大型车充电车位和充电设施,以满足长途旅行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鼓励建筑物配建停车位的充电基础设施进行分时共享。居住类建筑物应以满足业主车辆充电需求为主,并鼓励私桩共享;非居住类建筑物则可适时对本建筑物访客或社会公众开放充电设施,以提高充电设施的利用率。
在消防与安全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停车场内的汽车应分组停放,每组停车数量不宜超过50辆,并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且高度不低于2米的防火隔墙或不小于6米的防火间距进行分隔。同时,电动汽车充电车位及充电设施宜设置在靠近地面层区域,避免设置在地下四层及以下楼层,以确保充电设施的安全运行。
此次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标志着北京市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充电需求的不断增加,一个完善、便捷、安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将成为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