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春节假期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23亿人次,春节档总票房超90亿元创历史新高,年货市场多样化需求推动亮点频出,文旅消费意愿高涨,多项数据显示春节消费市场活力十足。

在2025年春节假期的短短8天内,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突破了惊人的23亿人次大关,彰显了“流动的中国”背后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与此同时,春节档电影市场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总票房超过90亿元,刷新了历史纪录。此外,多个平台上的“非遗”关键词搜索量同比显著增长,进一步凸显了文化消费市场的蓬勃活力。多项数据共同描绘出了一幅2025年春节消费市场亮点纷呈、活力四射的画卷。

人流物流共织繁荣图景

2025年的春运数据再次刷新历史记录,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将达到90亿人次,规模创历史新高。为保障春运期间的运力需求,多部门联合发力,每日安排旅客列车1.4万余列,客座能力同比增长约4%;民航方面则加大热门机场和热点航线的运力供给,日均航班计划同比增长8.4%;公路和水路也各自发挥重要作用,确保旅客出行顺畅。

从出行结构来看,自驾出行依然是主流方式,预计将达到72亿人次,约占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的八成。据飞猪统计,春运期间的国内租车预订人次较去年同期实现了近40%的大幅增长,人均租车消费水平也较去年同期提升了约10%。春节期间,携程租车数据显示,国内55%的游客选择了租车自驾的方式出游。

年货市场焕发新气象

春节期间,年货市场同样亮点频出。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推动了地方特产、“洋年货”、国潮年货和电子年货等消费品的热销。京东数据显示,年货节期间,“特产年货”的搜索量增长了超40倍,辽宁、宁夏、贵州特产占据年货销量增长排行榜的前三名。同时,“洋年货”也备受追捧,进口海鲜和水果成为多个生鲜电商平台上的年货“销冠”。

此外,消费者在购买年货时更加注重心意与新意。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春节消费观察》显示,“非遗”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超80%,“国潮”关联搜索量同比增长225%。同时,消费电子和家电市场也呈现出高景气度,受益于“两新”政策,重点监测零售企业家电、通讯器材销售额同比增长10%以上。

银河证券预测,2025年消费品补贴规模或在5000亿元左右,将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不低于1.7个百分点。汽车补贴规模或在1513亿元左右,拉动消费额约2874亿元。

文旅消费意愿高涨

在节假日效应和促消费政策的支持下,春节期间旅游、电影、零售餐饮、家居家电等消费领域均表现出色。电影市场方面,春节档新片总票房突破90亿元大关,刷新了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和观影人次纪录。旅游市场也迎来集中客流,国内景区客流环比节前上涨超3倍。

同时,非遗项目在春节期间也备受关注。美团数据显示,“非遗”搜索量同比上涨212%,“非遗体验”和“非遗手工”等搜索量也实现了大幅增长。冰雪游热度同样延续,东北、京津冀等区域凭借丰富的冰雪资源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引领全国冰雪旅游发展。

多家机构认为,2025年春节消费为全年消费市场持续向好开了个好头。出行和消费总体稳健,传统消费热度不减,新消费开始涌现,服务消费和商品消费均呈现出需求提升的态势。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数据和信息均来自公开渠道,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