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放射检查价格合理化,深化医疗改革解决看病贵
AI导读:
国家医保局发布《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推动放射检查价格合理化。同时,多部门联合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解决看病贵问题。文章还探讨了深化医疗改革、治理过度检查等议题。
国家医保局近期正式发布了《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旨在促进放射检查价格的合理化,进一步减轻人民群众的医疗负担。此举标志着我国在医疗服务价格管理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检查检验作为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基石,其费用构成一直是群众医疗支出的关键部分。对于检查费用的合理优化,我们应予以肯定和支持。然而,我们同样需要警惕可能出现的“跷跷板现象”,即检查费用虽然降低,但检查次数却有所增加。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患者在求医过程中往往需要逐级进行检查。在一家医院完成一系列检查后,若前往另一家医院就诊,往往需要重新排队、缴费并再次接受检查。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推动检查检验结果的共享与互认,成为系统性推进医疗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切实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的关键所在。
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在理顺检查价格的基础上,正积极推进不同医院之间检查结果的互认工作。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要通过严格控制检查过度和检查重复,确保国家的好政策能够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随着各地市域内医疗机构间互认项目的不断增加,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堵点和难点。过度检查、重复检查等问题仍有发生,其根源在于部分医院存在向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将医生薪酬与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等不合理现象。这些做法不仅违背了医疗服务的初衷,还加剧了医患矛盾。
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我们需要强化检查检验的质量控制,确保基层医疗机构的检查检验结果准确无误,从而增强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信任度。另一方面,我们要优化医院内部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将药品耗材集采腾出的利润空间用于医务人员的劳动付出,激发医生的合作意愿,从源头上控制过度检查的现象。
群众看病的急难愁盼问题,始终是医疗改革的突破点和着力点。深化医疗改革,需要各部门下定决心在“深水区”推动改革,为医院和医生提供足够空间和底气来控制不合理收费,推动过度检查、过度医疗等问题的逐步解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求得患者、医院、医生三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实现医疗服务的公平、可及和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图片信息保留,未做改动)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