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借“大桥经济”扬帆,绘就发展新篇章
AI导读:
江门,这座中国著名侨乡城市,借助深中通道及黄茅海跨海通道等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驶入了发展的“高速公路”。本文介绍了江门如何利用“大桥经济”实现区域要素的便捷流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以及江门在农业、产业和华侨华人回国发展方面的新气象。
“尽管已多次穿越深中通道,但每次行驶在这条世纪工程上,我仍会被其壮观景象深深震撼。”祖籍江门恩平的吴希林由衷地感叹。
近年来,江门,这座中国著名的侨乡城市,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西岸的一颗璀璨明珠。特别是深中通道及黄茅海跨海通道等超级工程的相继建成,更是让江门驶入了发展的“高速公路”,成为珠江口东西岸融合发展、珠西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枢纽。
值此蛇年春节之际,记者深入探访江门,亲身感受这座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如何借助“大桥经济”扬帆起航,绘就发展新篇章。
江门拥有9535平方公里的广阔陆地面积,占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1/6。然而,面积虽大,但发展并不均衡,尤其是江门西部地区,受制于交通条件,长期难以融入大湾区的发展浪潮。但如今,随着深中通道和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开通,这一困境得到了根本性改变。这两条通道不仅让江门西部地区能够更快捷地到达深圳等核心城市,还通过连接港珠澳大桥,为江门西部打通了一条连接港澳的快速通道。
黄茅海跨海通道的通车,不仅实现了区域要素的便捷流通,更为江门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江门首站”的台山,更是受益匪浅。据海鲜档主冯先生介绍,自黄茅海跨海通道开通以来,游客数量显著增加,生意也变得更加红火。
据统计,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首月(2024年12月11日至2025年1月11日),台山全市累计接待游客达26.3万人次,同比增长约68%。其中,都斛、广海、海宴、斗山、端芬等沿线镇更是接待了约13.6万人次的游客,同比增长高达125%。
此外,江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和“海鲜铺子”,其农业基础雄厚,土地优势明显。据统计,江门用粤港澳大湾区1/6的土地生产了1/3的粮食、1/4的水产品、1/5的肉类和1/8的蔬菜。特别是供港澳蔬菜和冰鲜家禽,占内陆供港澳总量的30%,蛋制品更是占据了港澳市场的90%,成为港澳生鲜食品的主要保障供应城市。
留学生陈女士春节期间带着考察任务来到江门,她计划在这里设立一家生态农业企业。她表示,正是看中了江门厚实的农业基础和土地优势,才决定在这里投资兴业。她坚信,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不断推进,江门必将为她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江门不仅农业发达,还是“中国第一侨乡”。祖籍江门市的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遍布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人数与江门常住人口相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华侨华人选择回国发展,其中不乏像江门台山籍香港青年陈健科这样的杰出代表。他将非洲咖啡豆种子带回故乡试种,不仅取得了成功,还培育出了第二代咖啡树,为家乡经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产业方面,江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2025年开年之初,江门各县(市、区)就陆续举行了一季度项目开工竣工投产活动。据统计,全市开工竣工投产重点项目达377个,计划总投资高达1518亿元。这些项目中不乏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高的新兴项目,为江门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的加持下,江门已经迈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未来,这座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城市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