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朱民在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表示,中国和世界正面临数字时代资本浪潮的最大机遇,数据资本正在兴起,中国数据总量已超美国,数据要素市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数据金融化进程迅速。

“现在,中国和世界正迎来数字时代资本浪潮这一最大机遇。”

5月18日下午,在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成立四十周年大会暨首届科技文化节开幕式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发表演讲。他指出,当前我们正面临着周期与结构的双重变动,如何在这双重变动中把握大势,既是挑战,也是巨大机遇。

朱民认为,中国和世界经济金融已发生深刻结构变化,数据资本正成为新兴潮流。我们正逐渐告别信息时代,步入智能时代。在人工智能时代,数据变得愈发重要。数据显示,中国数据总量已超越美国。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数据,已成为决定中国未来科技命运的重大战略决策。

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数据要素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上升。近年来,中国不断完善数据要素市场的顶层设计。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数据二十条”,创新性提出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的确权路径,走在世界前列。

今年1月1日起,财政部制定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正式施行,标志着数据要素在会计报表上开始显性化。过去被企业费用化处理的数据资产,如今在资产负债表内有了明确表达。朱民表示,鼓励数据入表,意味着数据可以成为资产,这将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包括原始数据资源化、数据产品化、资产化,以及资产数据应用质押等。

目前,全国范围内已开展多种试点,数据可作为抵押物进行融资,甚至实现数据证券化。数据金融化进程迅速,但如何将数据切实应用于物理世界、实验、金融、医学等领域,仍是当前面临的问题。

朱民强调,随着数据资本的崛起,中国数据产业有望走在世界前列,为中国未来科技命运奠定坚实基础。作为金融专家,他认为数据资本的影响力可能超越金融资本。数据可无数次重复使用且成本为零,其应用前景从当下延伸至未来百年、千年。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