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探讨了中国银发经济和养老社区的发展现状与挑战,通过81岁陈婆婆的转变案例,展示了养老产业的新变化。同时,提出了政策支持、智能化转型以及观念转变是推动养老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81岁的陈婆婆从抗拒养老院到在养老社区找到家的温暖,这一转变反映了中国银发经济和养老社区在矛盾与变革中的发展。

一边是传统观念对养老院的抵触,另一边是养老产业带来的新变化。近年来,中国的养老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并逐渐迎来其黄金发展期。然而,这一行业也面临着供需不匹配、成本高昂以及观念滞后等多重挑战。未来,政策支持、智能化转型以及老年人观念的转变将成为推动养老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陈婆婆的案例生动地展示了这种变化。三年前,她极力反对进入养老院,认为那是“等死”的地方。然而,随着她爱人去世,儿子儿媳因工作原因无法长期陪伴,她最终选择了妥协。现在,在成都的椿萱茂·珉湾长者社区,陈婆婆不仅生活规律,还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红光满面,与过去判若两人。

随着养老产业的发展,养老院也开始进行细分,不再只是提供基本的食宿服务。长者社区不仅提供丰富的三餐,还有麻将房、棋牌室等活动空间,定期组织各种活动,如拍摄老年人的全家福艺术照等。此外,还有专门为阿尔茨海默症等失能老人设置的楼层,提供全方位的照护。

当代养老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胥帅摄

董院长表示,随着“60后”逐渐进入老年,养老观念正在逐渐转变,机构养老的接受度也在提高。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已达7.1万亿元,约占GDP的6%,并预测到2035年,在高增长方案下,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51万亿元,占GDP的25.5%。这表明,养老院市场正处于正向增长态势。

然而,养老产业仍面临诸多挑战。普惠型机构床位紧张、高端机构价格高昂、老人收入与需求不匹配等问题依然突出。此外,养老机构的盈利能力也面临考验,租金与人力成本占运营成本的80%,导致利润率低。同时,护理人员流动性大、专业培训不足等问题也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董院长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政策加大补贴力度,提高运营补贴,降低租金压力;二是支持国产适老化设备研发,降低成本;三是加强宣传,改变传统养老观念,提高机构养老接受度。同时,他也强调未来的养老产业需要走向智能化与科技化,依赖智能设备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养老院的三餐配置图片来源:每经记者胥帅摄

养老院的白板上写着对各位老人的护理要点图片来源:每经记者胥帅摄

综上所述,中国银发经济和养老社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通过政策支持、智能化转型以及观念转变,我们有理由相信养老产业将迎来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