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展望了2025年2月中国市场的春季躁动行情,分析了港股在流动性改善方面的优势及A股市场趋势,提出了配置策略建议,并指出了潜在的风险因素。

展望2025年2月,中国资产的重估叙事正在逐步成型,春季躁动行情进入加速阶段,交易活动愈发活跃。港股在流动性改善方面展现出比A股更大的边际优势,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首先,从A股整体趋势来看,关税扰动落地后,外部风险在4月前趋于平静,为春季躁动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时间窗口。国产AI的重估成为市场情绪的重要催化剂,而国内宏观政策的影响暂时减弱,产业信息和市场情绪迅速反映到价格中,交易活动更加极致。其次,从市场流动性角度分析,A股短期内的资金增量相对有限,而中长期资金的入市进程和机制更为关键。相比之下,港股的流动性改善空间更大,进攻属性显著增强,流动性的长期改善趋势将进一步提升其战略配置地位。

在配置策略方面,预计市场在春季躁动期间将先呈现出极致的高波动风格,随后逐步向低波动风格转换。板块配置上,建议重新重视非美出海逻辑在年报季的持续兑现。行业配置上,前期将重点关注以AI为代表的强势主题的极致演绎,随后转向红利板块及非美出海相关行业。

春季躁动行情窗口明确,中国资产重估叙事重塑

1)关税扰动落地,外部风险步入平静期,国产AI重估催化市场情绪。春节期间,美国加征关税及DeepSeek的火爆成为两大重要变化。关税问题方面,美国对中国加征的10%关税已被市场充分定价,而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更高关税的声明虽一度引发市场波动,但随后推迟实施,降低了海外风险资产的不确定性。DeepSeek的火爆则标志着市场对AI和算力需求的重新认知,中国在面对科技封锁下仍能实现前沿创新,有望重新被赋予AI溢价。

2)短期宏观政策影响淡化,产业信息和情绪定价迅速,交易极致化。今年国内逆周期调节政策预计将呈现“反应性”模式,为应对外部冲击留有余地。因此,在4月前外部扰动平静期内,宏观政策或保持稳定,对市场影响减弱。而DeepSeek的火爆带动科技板块热度迅速升温,产业信息高效传播,情绪亢奋,AI自主可控等科技主题可能迅速被定价。考虑到宏观、政策相对平稳,结构性问题需时间缓解,A股参与者的交易活动将更加极致。

A股关注长期资金入市,港股流动性改善空间大

1)A股短期资金面增量有限,中长期资金入市进程受关注。目前公募产品新发和外资难以持续提供稳定增量资金,存量ETF净申赎基本稳定。私募方面,样本活跃私募仓位水平持续上升,但市场上涨主要聚焦在个别板块,增量流动性空间受限。更值得关注的是《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的落地进程。

2)港股进攻属性增强,流动性改善提升战略地位。港股占内地主动股基重仓股比例持续上升,南下资金净流入增加,外资对港股减配减弱,内资定价权提升。港股市场成为境内外资金配置中国核心资产的枢纽。此外,提高外汇储备在港元资产配置的战略价值凸显,为港股提供长期稳定支撑。

风格配置:春季躁动先高波后低波

从当前宏观经济数据、市场情绪及交易损耗等指标来看,预计2月A股将先呈现高波动风格占优,下旬后低波动风格逐步体现超额收益。

板块配置:重视非美出海逻辑

尽管特朗普政府对华加征关税,但长期来看,中国与非美国家的经贸关系可能更加稳固。出海不仅限于出口,更在于产品力、品牌力在全球获得认可。具备业绩韧性和合理估值的非美出海板块可能提供稳定回报。

行业配置:先强主题后红利+非美出海

2月行业配置延续杠铃策略。主题方面,关注DeepSeek带来的国产AI催化和互联网平台公司重估,重点关注国产先进制程和算力、端侧AI硬件革新、物理AI技术带动的机器人及智能驾驶等领域。红利方面,继续关注垄断型红利和消费型红利,以及经营现金流稳定的港股高股息配置。

风险因素包括中美科技、贸易、金融领域摩擦加剧;国内政策力度、实施效果及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内外宏观流动性超预期收紧;地区冲突升级;房地产库存消化不及预期。

(文章来源:中信证券,本文综合分析了2月中国股市及港股的市场趋势、配置策略及风险因素,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