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央行首批大额罚单发布,四家银行及九家支付机构因反洗钱领域违规被罚,合计罚没金额超过亿元。新版《反洗钱法》正式施行,反洗钱监管工作将进一步升级,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需加强合规管理,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安全。

2025年央行首批大额罚单震撼发布,反洗钱监管再升级!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正式公布了针对四家银行的重大罚单,涉及一家国有大型银行及三家股份制银行,因在反洗钱领域存在多项违规行为,如“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等,合计被罚没约9905万元,同时有53名相关责任人受到罚款或警告处分。此消息一出,立即在金融界引起轩然大波。

不仅如此,央行北京分行也于1月27日披露,九家支付机构因反洗钱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合计被罚没2637万元。这些机构包括网银在线(北京)有限公司、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它们的违规行为同样涉及支付账户管理、交易信息设置、商户实名制等多个方面。

具体来看,农业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和恒丰银行分别被罚没5160.54万元、1878.83万元、1804.57万元和1060.68万元。四家银行的违规行为涵盖了账户管理、反假货币业务、信用信息采集等多个方面,且均存在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和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的问题。此外,部分银行还涉及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可疑交易报告等。

九家支付机构的违规行为则更加多样,包括违规进行支付账户到银行账户非同名划转、交易信息设置不规范、未落实交易信息真实完整可追溯要求、风险监测系统对可疑交易处理不力等。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也严重损害了支付行业的形象和信誉。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版《反洗钱法》于2025年1月1日正式施行,反洗钱监管工作将进一步升级。新法不仅完善了“反洗钱”的定义,还明确了洗钱上游犯罪的类别,并对反洗钱违规行为的处罚范围和处罚措施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这将促使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在反洗钱工作方面投入更多资源,提升监测和分析能力,及时发现和处置可疑交易。

然而,尽管有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的支撑,仍有个别机构在反洗钱工作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对此,监管部门在加大处罚力度的同时,也呼吁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其在反洗钱工作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严格执行反洗钱内控制度,切实履行客户尽职调查义务、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义务,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图片及文章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