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农信改革深化:多省披露政府工作报告,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防控成关键
AI导读:
2025年,全国多个省份披露政府工作报告,规划重点工作蓝图。农信改革成为焦点,2024年成果显著,多家省级农村商业银行相继开业。2025年,至少5家新银行有望落成,同时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防控成为关键,各省份加大力度推进改革化险。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多个省份正式披露了2025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为新的一年规划了重点工作的蓝图,特别是在农村金融领域,农信改革成为关注的焦点。
券商中国记者深入研读发现,在已公开的23份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无一不提及农信改革的计划与实施。回顾2024年,农信改革步伐稳健,成果斐然,多家因改革而生的省级农村商业银行相继获批筹建并开业,为农村金融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四川农商联合银行、广西农商联合银行以及海南农商银行等,作为改革的先锋,分别在2024年的1月、2月及5月正式挂牌运营,不仅标志着农信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也彰显了地方政府在推动农村金融发展方面的决心与成效。
2024年,农信改革成果显著。四川成为西部首个、全国第四个创立农商联合银行的省份,广西农商联合银行则成为全国第五家、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首家获批筹建的省级农商(联合)银行,海南农商银行更是以高达220.2亿元的注册资本,刷新了国内农商行的注册资本纪录。此外,甘肃、湖南、福建、宁夏、内蒙古等省份也积极行动,通过多种手段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有效提升了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展望2025年,农信改革计划备受瞩目。从各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至少5家新的农村商业银行有望在新的一年里落成。江苏、贵州、新疆、江西等地纷纷表示,将积极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落地,组建或筹建新的农村商业银行,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内蒙古农村商业银行的设立也进入了倒计时阶段,预示着又一家单一法人的省级农商银行即将诞生。
在推进农信改革的同时,各省份也高度重视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防控与化解工作。甘肃、山西、福建、云南、广东、河南、黑龙江、浙江、青海等省份均表示,将加大力度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福建、辽宁、河北、湖北、内蒙古、安徽、吉林等地更是提出了具体的风险防控措施和目标,如严防金融风险、加强地方法人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防控、提升清收挽损和资产处置质效等,以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
综上所述,2025年将是农信改革深化之年,也是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防控的关键之年。各省份将继续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为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图片及链接信息保持不变)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