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分析了节前市场担忧的风险因素多数未发生,节后春季行情可能延续,中短期风格仍偏成长,行业配置方向继续聚焦科技和部分消费领域,同时提醒投资者注意历史经验未来不一定适用、政策超预期变化、经济修复不及预期等风险。

市场展望:节前风险未现,节后春季行情有望重启
(1)节前市场普遍担忧的各类风险,在假期期间多数并未发生。经济数据方面,春节期间高频数据显示出偏好态势,基本面大幅走弱的风险并未显现。具体而言,2025年春运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较去年显著回升,同时2025年春节档票房及观影人次也刷新了中国影史纪录,显示出消费市场的强劲活力。流动性方面,美联储1月未降息,这一决策符合市场预期,海外流动性进一步收紧的风险得以规避。风险偏好上,美国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这一决定同样符合市场预期,市场不确定性有所降低。
(2)节后及2月份,A股市场春季行情有望得以延续。回顾历史,2月份A股市场大概率呈现上涨趋势,且这一趋势主要受政策和外部事件、流动性等多重因素影响。具体来看,自2010年以来,15年中有11年2月份上证综指实现上涨。此外,政策和外部事件、流动性等因素是影响节后A股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今年,随着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落地,其对国内经济和股市的影响已逐渐减弱,同时俄乌冲突等外部风险也可能大幅下降,为A股市场提供了更为稳定的外部环境。此外,随着两会政策预期的逐步升温,赤字率和国债发行规模的提升等可能进一步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降准等流动性宽松政策也有望落地实施,为节后A股市场提供更为宽松的政策和流动性环境。

风格判断:中短期成长风格仍具优势
(1)从中期来看,成长风格可能相对占优。根据我们的盈利信用框架分析,当盈利、信用上行且流动性宽松时,成长风格往往更具优势。未来一个季度内,工业企业利润和A股盈利增速仍处于回升周期中,信用可能进入见底回升周期。同时,美国可能仍处于降息周期中,而国内在保增长政策下流动性可能维持宽松,为成长风格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2)短期来看,节后成长风格也可能相对占优。影响A股短期成长价值风格的核心因素包括基本面、流动性、政策和产业趋势等。节后,随着成长行业年报预告增速的改善,以及海外降息周期和国内可能的降息降准政策,成长风格有望获得更多支持。此外,自主可控、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支持科技的政策明确,国内外人工智能等产业趋势不断上升,也为成长风格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行业配置策略:节后聚焦科技与部分消费领域
(1)节后科技和消费领域可能仍是配置的主线。从历史经验来看,2010年以来的15年春节后,大消费及高景气行业往往表现较好。当前,人工智能相关的科技行业仍是景气度最高的领域之一,而受益于春节期间消费旺季的部分消费行业也可能相对偏强。
(2)在加征关税的背景下,家具、家电、半导体等相关行业可能表现出相对优势。一方面,当前家具及家居用品、塑料制品等出口份额转移较大,而通信、建筑材料、纺服等对美出口敞口低且美对中进口依赖度高;另一方面,半导体、操作系统等国产化率提升较大,为这些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3)从短期催化因素来看,科技领域在节后可能表现相对占优。一方面,机器人亮相春晚以及海内外对DeepSeek大模型的讨论热度较高,AI相关的行业在节后可能受到更多关注;另一方面,春节期间美股涨幅靠前的行业集中在通讯服务、信息技术领域,港股涨幅靠前的是传媒、硬件设备、软件服务等科技相关行业。
(4)节后建议继续逢低配置以下领域:一是政策和产业趋势向上的电子(半导体、消费电子)、计算机(自动驾驶、数据要素)、传媒(AI应用)、通信(算力)、机械(机器人)等科技领域;二是可能受益于政策和旺季的食品、商贸、社会服务、纺织服装等消费领域;三是受益基本面改善的电新、医药等行业。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及的历史经验及预测分析仅供参考,未来市场走势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政策超预期变化、经济修复不及预期等风险。投资者需保持谨慎态度,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做出合理决策。

(文章来源:华金证券)

xxxxxx